【完整长文】独立站还是跨境B2B?128届线上秋交会谁敢拯救?

作者:Miya 发布时间:2020-09-22

128届广交会继续在线上举办,准备时间已不足一个月,外贸企业不能只在口头上哭喊着“苦秦久矣”,却依旧把自己保持在一个被动者的姿态。而是更应主动应变,寻求突围,加力数字化转型、加快全球化布局、加速创新型发展,苦修内功,从而化危为机、走得更远。

从延期到整体搬上云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贸易展会和时下最火的直播模式擦碰,让127届广交会备受瞩目。近期,商务部宣布128届广交会继续在线上举办,会期共10天,从10月15至24日,与往年秋交会的时间相同。但间隔4个月,就要再次挑战“上网”,这回所有企业都准备好了吗?

一、127届春季线上广交会第一份B2B电商作业

自1957年创办以来,广交会从未间断,在2020年复杂的市场形势下,外贸行业受疫情重创,海外商机难觅。在此背景下,广交会还承载了提振企业信心,稳定供应链产业链,解决外贸行业“燃眉之急”的重要意义。10天、24小时不间断、2.6万家企业、50个展区、180万件商品……交出了第一份B2B电商作业。

(图片来源:广交会)

首届线上广交会吸引了来自217个国家地区的境外采购商注册观展,采购商来源地分布创历史记录。不过,今年的首场广交会并没有公布到会采购商数量和订单成交额,这场疫情倒逼之下的云广交,线上举办乃无奈之举,筹备方和参展商都是头一遭尝试,能够平稳运行实属不易。更多还是将重心放在了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上,境内采购商注册观展较上届有了大幅增长。对于不少企业,尤其是以“活下去”作为首要目标的企业来说,能够接触到国内采购商,深耕这14亿人的大市场也算意外之喜。

有人说,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先要在广交会上占有一席之地。由于线上展会打破了场馆的限制,参展限制少了,可供展示的产品多了,对广交会的参展感受也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类是尝到网上展示甜头的企业,乘着广交会的东风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还有一类是艰难试水,却收效甚微的企业。

在短暂的筹备时间下,仓促上线的广交会,的确存在一些准备不足的地方,比如腾讯在4月15日成为广交会唯一技术服务商,要在两个月搭出能够支持大规模直播的平台,在技术上还没有准备好。加上各方的网络环境也不同,直播过程中时有卡顿,带来了不良的体验感。还有人指出线上广交会宣传力度不够,在Google和Facebook等诸多外国门户网站和社交媒体上热度不高,担忧没有观众。

 

(图片来源:广交会)

直播是本届广交会的一大特色,对多数B2B外贸商家来说也是第一次尝试直播。有些直播间充分利用资源,配备了主播、直播助理、后台人员齐全的专业直播团队,解说员纷纷化身“李佳琦”全方位展示产品,底下与客户商谈得火热;也有些直播间购置了2、3万的直播设备,老板亲身上阵用中午讲解,业务员在一旁磕磕绊绊地翻译,观众没几个,还大多是同行来看热闹,这类“自嗨”型的。更有对各种操作不熟悉,频频操作错误,导致整个直播以失败告终的。

这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尽管数字化转型喊了许多年,目前,对于传统外贸企业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广交会的参展商,除了长虹、格力这些国内知名品牌,在数量上占大头的还是中小型工厂。这些工厂参加展会的目的非常直接,就是获得品牌企业的代工订单。对于这类工厂来说,引流非常成问题,几万家企业同时在做直播,流量到底分给了谁?

(图片来源:pixabay)

过去线下展会,小展位还能蹭一蹭旁边大展位的人气,一天下来也能和10~20个采购商有深入的接触。但在线上,大家都直接通过搜索关键字进入直播间,知名度不高的企业一天忙活下来,可能就干赚了个吆喝。这种情况下,自然很难令人满意。

另一方面,有些供应商即使在线上签单了,下单的基本上也是老客户。让采购商在线上寻找新产品、新供应商有一定难度。宣传产品、获得意向客户、与客户初步沟通等可以在线上完成,但线下能够直接用手触摸,能够直观感受产品材质和质量,才是促成交易的重要因素。而且也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直播,比如一些生产线的关键器械,或是体积较为庞大的商品,委屈地在一个四四方方的屏幕上,通过直播间“管中窥豹”。

二、传统外贸企业内功不足,谁能拯救128届秋季线上广交会?

疫情爆发以来,会展行业陷入冰点,有专家测算,今年2-4月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的境内展览近3500场,面积达5000万平米。一时间,线上展会成为会展业的热词,互联网巨头们也纷纷开始“跑马圈地”。在腾讯接过云广交这个炙手可热的“新基建”大项目同时,阿里巴巴也看向线上的机会,6月8日,阿里巴巴国际站网交会正式登场。

90后、00后开始成为海外商采市场的主力军,这类客户喜欢通过互联网购物,注重整个购物流程的体验。他们往往不会像传统外贸,不远万里到会,除了见面式的寒暄,还要直接前往工厂现场验货,更有甚者尤好通过观察企业风貌细节,推断产品质量和行业风向。线上客户更喜欢在平台上下一些小订单,看看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以及服务态度,再决定是否长线发展,慢慢演变成为大客户。这也是现在,很多供应商体会到订单小、碎片化的原因。

(图片来源:广交会)

阿里巴巴国际站在2018年开始改革,除了原有订单贸易场景外,新增设了全球批发ready to ship”(简称RTS)频道,正如它的名字,是能够快速装运,实现交易的模式。卖家设置好产品规格、库存、价格、发货期、运费等信息后,买家就可以直接下单了。这个赛道虽然在覆盖到关键词的一般类目上拿到询盘,但是流量也被阿里巴巴自身抓死,越来越有往国际大淘宝上发展的趋势。

互联网短、频、快的特点,让传统外贸模式很难抓住机遇。其实在20多年前,互联网兴起之初,已经有企业在建立自己的网站。但是到现在为止,外贸企业的官站还是“样本式官网”,只停留在产品、企业信息展示。不仅没有跟客户实时交流的业务员,连客户在哪个产品介绍前停留了多久、来自于哪个国家,一天之内访问了几次,这些宝贵的客户数据都无法收集,后面的询盘、跟进、留存、转化更是不知从何说起。在这种情势下,还摸不着数字化转型边的外贸企业,纷纷跑到平台上去开店铺,完成身份上已经是“电商”,思维上继续保守的转变。

(图片来源:广交会)

可无论如何,阿里巴巴国际站仍是国内非常主流的B2B电商平台,大多数商家想要拓展国际市场,基本上都是奔着国际站去了。也因此,中国出口产品产业带,大多是被阿里巴巴国际站捆绑许久,很多商家一边抱怨国际站越来越难做,高质量客户越来越少,一边奋力投身竞争愈发激烈,不断烧钱付费曝光争取流量,可谓是对这样不思进取的体系又恨又爱。不少卖家疾呼:“天下苦秦久矣”,这个“秦”不单指流量持续寡头化,露出獠牙收割电商韭菜的垄断平台,还有单纯的撮合式的B2B体系。这一体系下,企业提高成交几率的思维几乎被固化,打法更是直接粗暴的竞价排名。

除了纯粹信息撮合式的平台,B2B电商出海是否还有其它选择?同阿里巴巴国际站3+左右的高起步年费相比,独立站的入门门槛和成本也更低。再加上,国际站并非一级流量入口,而是由阿里投放广告后,根据自然排名获得流量,再分发到平台内海量商户的手中。更是设有分流渠道,由客户一键群发进行询盘比价,在客户浏览具体产品时,平台直接推荐同行类似产品,竞争愈发激烈,但美其名曰“精准匹配”。从商家到客户之间仍然存在着平台这个中间环节,独立站可以通过DTC(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模式,跟客户直接接触,最重要的是能够自己掌握销售渠道,将自身品牌的知名度在海外市场打响。

(图片来源:阿里巴巴)

首届线上广交会受到批评的原因,除了仓促之下的准备不足,也同企业自身内功修炼不足息息相关。从诸多迹象来看,线上展会的商业模式尚未实现突破,参展商和观众人际沟通不深和代入感不足。传统外贸企业被动式“触电”,故而适应不良,表现得不尽如人意。而凑热闹的网交会也无法把曲折前行广交会从泥泞中拉出来。无论是国际站还是其它平台,或者是外贸企业其它的路子,如果还把自身捆绑在纯粹的信息撮合式交易上,积累不到属于自己的客户资源,是难以蹚出一条生路的。

128届广交会继续在线上举办,准备时间已不足一个月,外贸企业不能只在口头上哭喊着“苦秦久矣”,却依旧把自己保持在一个被动者的姿态。而是更应主动应变,寻求突围,加力数字化转型、加快全球化布局、加速创新型发展,苦修内功,从而化危为机、走得更远。

【原创申明】为了更好保护支持原创内容和对忠实读者负责,本网站跨境阿米SHOW(网站地址:www.amishow.com)及公众号跨境阿米SHOW(微信号:amishow321)刊载的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所有内容,除签署正式付费转载协议伙伴外,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修改或者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或本公众号的内容。本网站或本公众号部分引用资料只代表原作者意见,不代表本网站www.amishow.com或者本公众号『跨境阿米SHOW』任何立场,如发现本站文字存在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微信号:amishow01」「邮箱copyright@amishow.com」处理。

发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参与评论

已有

{{ item.user_info.display_name }}

{{ item.comment_content }}
{{ item.show_time }}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