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极不平凡的2020年已经过去,跨境出口电商将在新的一年,风雨兼程,逆流直上。
回顾2020年,跨境电商行业仿佛如“坐过山车”一般,起起落落,喜忧参半。特别是今年疫情初期,不少卖家在供应链、物流、仓库上频频遭遇重挫,苦不堪言,甚至对行业产生怀疑。但越是困难重重,就越要迎难而上。
从3月开始,作为跨境电商行业智库媒体的我们,和加起来年销售合计超过500亿人民币的数十个跨境电商创业者,进行镜头内外深度灵魂对话。
大家看到的是镜头前短短45分钟的视频,实则却已短则2小时、长则5个小时的灵魂对话。一方面,我们为创业者们,把脉分析优势和解剖问题,另一方面,他们消化后的分析和输出,也让我更真切看到,这些穿越2020年全球不确定性的中国跨境创业者们,如何在过去和未来能一路破冰,将焦虑转变成希望,冲破重重障碍,“拨开云雾见青天”!
截止到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额达到1873.9亿元,同比增长52.8%,已超2019年全年,增长52.8%,远高于外贸整体增速,今后仍将维持高速增长!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
极不平凡的2020年已经过去,跨境出口电商将在新的一年,风雨兼程,逆流直上。
9月,春华秋实的时候,闯过生死期的创业者朋友,陆续造访,讲述他们的创业疑惑和背后故事,更将其创业途中的收获和感悟进行分享。
四川90后小伙卢卡,怀揣着梦想毅然来到广州,成立广州宁致物流公司。公司虽然年轻,但却并不逊色于大多数同行,卢卡始终坚持以产品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在他看来,一家优秀的公司应该“10%的人做事情,90%的人想事情。”因为“想事情”要比“做事情”累得多,如何坚持不懈地去创新,正应该是年轻创业者去寻求攻克的难关。
创业始终在路上,即使是在跨境电商行业深耕了12年也不例外。从速卖通到Wish,从亚马逊转为如今的独立站,老司机卖家陈影鸿深感供应链深度不足对企业持续发展带来的风险,作为香港雷达实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历经2020年后,重新把自己定义为一个“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者”。
柔性供应链正是今年疫情之后,整个服装制造业讨论的热门议题,其本质是从终端销售和消费决策电商平台上获取大数据,向后端供应系统和生产商反馈信息,适时调整生产计划,改变商品产量、种类或组合。因此,在平台、独立站卖家把注意力集中在快速站群建站和流量广告投放时,老司机们纷纷投巨资组建供应链团队。比如Shein在在广东佛山设立的中心仓,发放了其全球95%的商品。截止到2019年数据,SHEIN佛山中心仓库存大约3000万件,大约40-50万个SKU。
在早期依赖爆款制造流量和大面积铺货获得粗放式增长的卖家,如今不得不迈出向品牌化转型的一步。以至于如今人人都在呼吁独立站,人人都想品牌化,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是一头雾水。独立站新人、工贸商家、平台卖家这三个长期孤立却又在独立站完成会师的群体,如何实现联动并行发展?
作为资深跨境电商独立站平台卖家从业者,广州默拉创始人夏童磊Taylor对这问题有着自己的理解分析。他认为,独立站建站工具、日常管理或者设计工具,并不决定站点的生死,供应链深度管控和流量策略把控才是本质上持续站点生命周期的两个基本点。
关于供应链,有从资深卖家从销售端回头扎入沉入供应链再度耕耘的陈影鸿,也有把自己从供应链端带到产品品牌卖家的郭涛。
郭涛在跨境电商圈始终保持着标新立异想法,由他所创立的Six plus是成长于跨境电商线上平台,却一头扎进了线下渠道做扩展。郭涛说:“Six plus转战日韩市场突破建立自己阵地的垂直品牌,持续扩大全渠道策略,是因为跨境电商产品品牌,必然通过线下要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用户价值,实现持续的用户裂变和产品复购。”
跨境电商产品出海的模式有很多,有一种是卖家们又爱又恨的,即代运营模式。作为中国跨境电商2014年就开始切入代运营的早期创业者,如今进化为垂直产品托盘品牌产品卖家,黄琦对跨境电商产品出海代运营模式的认识是五味杂陈。脆弱的合作基础,产品生产线不愿更新换代的局限,二者根本性的矛盾造就了中国工贸企业和代运营行业巨大的隔阂。如今,跨境电商新物种的托盘品牌卖家,正填补着贸易型平台卖家和产品供应商长期无法深度信赖、健康发展的代运营伪命题出海模式的信任鸿沟。
不只是信任危机,在跨境电商隐秘的角落里也在滋生着灰色地带特有的危机和隐忧。一方面是因为确实卖家企业发展长大后,需要更规范的财税管理,另一方面,卖家或多或少都有合规自保的需求。
中企服集团业务总监陶莎表示,部分卖家涉嫌洗钱入狱案例频发和卖家纷纷尝试财税合规,实际是行业发展到临界点时的必然进化。无论是卖家出于本能求自保还是想从资金供应链效率提升和优化榨取更多利润都是必然选择。重点是:卖家如何能在进行适度适合自己发展节奏的财税合规同时,利用逐步合规带来的优势获得来自更专业金融服务机构的支持?
这些问题是否解决得当,都是卖家销售能否再上台阶的关键。而卖家从无到有,又从有到多,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意味着公司整体架构,包括营业收入、人员、资金还有企业服务必然要上一个台阶。对此,维易SaaS CEO黄泽华提出:“卖家想做持久赚钱的生意,就得学会在如今不可控的环境中,做更多可控的事情,无论是资金合规安全还是物流交付安全,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卖家生意的生命周期。”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自身不断的创新发展,为光明的中国跨境出口电商赛道进行提速和赋能。正如阳江安盈会的两位创始人付应翔和刘大雄一般,他们始终割舍不下对老家的热爱以及对其向前发展的殷切盼望。身为厂二代的付应翔,毕业后选择回到阳江这个宛如跨境电商沙漠一般的地方创业,只是为了通过以身作则来构建起未来本地的跨境生态发展。
而刘大雄作为铺货卖家的3年学会的就是谨慎二字,将200+Sku全部推倒从来,这是一个在老家做产品卖家创业者的魄力,他认为跨境电商创业门槛并不高,但本地卖家创业需谨记慎重慎稳才能持续成长。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跨境电商这个行业有着源源不断的创业者,不论是刚刚入局跨境电商的新人,还是十余年前进入这个行业的资深者,他们始终坚定的认为自己还是创业者,依旧任重而道远。
十月伊始,我们迎来了一位在家乡创业跨境电商卖家,广州五跃创始人黎腾富。
他没有安安稳稳的呆在老家的舒适圈,和很多卖家的经历一样,受广深强大的供应链和技术支持吸引,来到这里成为了主攻日本市场的铺货型卖家。在享受了一阵行业红利发展起来之后,黎腾富深知产品和运营才是维持稳定增长的关键。
今年服装品类的惨淡状况,更是给公司敲响了警钟,以破釜沉舟的气势奋力一搏,加速向产品卖家转型。同时,在成长的过程中,黎腾富也一直没有忘记老家桂林,时而辛苦地广州桂林两头跑。只希望能够为家乡提供一个培育跨境电商人才的摇篮,让年轻人不必离家千万里,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先有产品,后有品牌。帮助他人,成就自己。
这是广州利他公司创立的初衷,跨境电商宝藏老兵,广州利他科技创始人陈群成。从代理商到供应链再到全球潮牌,陈群成几乎全部涉猎。十几年的创业路,让他找到了核心问题:撬动目标消费者需要更高的品牌价值。所有的供应链、内容营销、销售运营以及本土化都只为它服务。尤其对于潮牌来说,品牌价值一旦形成,其核心用户便会成为潮牌历史、设计理念以及文化态度的忠实拥趸,对于新品每季必追,潮牌花费占到个人总支出60%至80%。
电子商务下一个增长时代到来,与此同时,基于平台的销售模式也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向品牌化转型成为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只是很多卖家现在依然仅凭个人的经验去打造品牌,对品牌缺乏系统的思考。或者照搬国内电商玩法,不去熟悉海外市场,持续停留在低价值的贸易搬运模式和空中楼阁般的品牌营销自嗨中。对此,广州星空优品海外负责人薛更为,搭建起了一套品效合一营销体系的基本逻辑。所谓品效合一,即以优质的内容营销为渠道,在取得效果传播的同时也逐步完善品牌形象的搭建,通过密集的信息传递将优质产品与优质品牌的概念在用户的认知中实现统一。
出海业务前景广阔,不只是跨境电商,围绕其业务的支付、物流、报关、商检、售后等环节也有了越来越专业化的公司进行辅助。2020有一个关键词就是“上云”,在广交会搬到云端举办以来,跨境电商与“云”之间的缘分也更为深厚。厚德云联合创始人张扬,就带着他强大的云计算工具,来为跨境电商卖家的出海计划实现赋能。在张扬看来,“云计算”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东西,只是卖家们信息差之下的误解。“云计算”实际上并不是高高在上,它仅仅是让卖家完成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顺手工具。
自安克创新上市以来,跨境电商卖家行业犹如过年一般兴奋,因为它让诸多卖家看到了品牌化的希望,以及资本对行业的信心。
跨境电商不再是一个相对安静的圈子,而是有更多的人知道,这是一门好生意。广州安赐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早期就把投资的目光放到跨境电商的投资机构,先后主导了环球易购、帕托逊、优壹电商等一系列跨境电商并购案例。在安赐资本合伙人颜伟华看来,中国有着庞大的优质供应链,跨境电商从业者和强大的品牌力、产品力。现在这个行业还需要更多的优秀企业聚焦在产品、品牌以及用户价值上,这需要产业与资本的共同扶持与努力。
资本的涌入,让跨境电商这个赛道的参赛者变得更多。所有人都想发现蓝海,所有人都想拓宽赛道。
只是欧美成熟市场已经有了不少先行者,新兴市场方兴未艾,等待着更多的有志之士。
但是,开辟新地盘都是需要勇气的,印度这个曾经吸引力最大的新兴市场由于政治不安定,导致电商卖家惨遭滑铁卢。政治经济环境始终是悬在跨境电商脚下的一根钢丝绳,而新兴市场能够让卖家安稳做生意的地方也不会太多。中东及北非地区,虽是一片蓝海,但是符合卖家要求的沙特和阿联酋等地早就有了几百双眼睛盯着。反观埃及,梦之都国际创始人揭俊,在这个全国90%人口集中在国土面积仅占4%的尼罗河三角洲找到了创业的天地。没有电商发展土壤就先做实体,物流不够发达就自己做物流,中国制造不被信赖就打响品牌。等到新兴市场电商增长点的到来,在埃及蛰伏已久的品牌就能快速打开线上市场,这便是揭俊率先立足于新兴市场的独一无二的方式。
国内电商大卖想要做出口,听起来仿佛降维打击。国内对流量、内容、广告、运营的极致玩法怎么也能把国外一众卖家远远甩在后面。
但是实际上,要建立对海外市场的了解以及积累实操经验并不能一蹴而就,仍然需要时间。这也是火牧人创始人黄锦云为何不躬身入局,反而选择赋能出口卖家的原因。
当火牧人作为一个在国内发展到天猫、京东品类排名前几的烧烤炉品牌,向海外出口是实现成本最大化效益的必然结果。但是国内电商面对海外一片空白,这时补齐短板并不需要依靠自己,自身存在短板是不争的事实,但是选择对的合作伙伴,则能实现共赢。因此,黄锦云选择走到供应链端,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全部投入到产品的迭代与品牌的升级上,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嫁接到熟悉海外市场玩法的卖家身上。
11月,阿米请来9位不同领域的跨境电商创业者,分享他们在创业中的故事。
得益于各大高新技术的迅速研发,智能家居从概念到落地,正在彰显自身强大的市场潜力。从音箱到空调,再从冰箱到电灯,智能家居吸引了众多跨境出口卖家加入。而在风扇领域耕耘多年的,来自佛山艾翔的曾可雅,敏锐地嗅到了商机,虽然年近中年,但她仍然果断地选择投入跨境电商创业,花费大量时间和心血研发出智能风扇专利。因为她知道,产品的专利设计,能为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起他人难以撼动的护城河。同时,曾可雅抓住了疫情下的美国市场,搭建了一支美国的本土团队,为旗下风扇产品深入美国市场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可以说,“重视产品研发能力”+“抓住市场机遇”,是曾可雅制胜的法宝。
在如今的跨境电商快时尚中,竞争往往不发生在企业与企业之间,而是来自供应链的高维度对决。
从名创优品到澳鹏,从一位被“供应链玩”的行业新手到如今的“玩转供应链”,西安澳鹏科技供应链总监刘莉华分享她的供应链秘诀!刘莉华认为,供应链优化目的其实是为了提升全链路的协同效率,然后赋能卖家高效协同。所以,并非所有公司和卖家都需要进行供应链开发,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真实的需求和发展阶段的不同目标来制定合适的采购策略。其次,开发了供应链后,需要平台和卖家不断向符合全局利益方向去优化供应链,才能时效性和成本可控两者的平衡。最后执行数字化供应链管理,沉淀数据基础。
前面提到供应链的高能玩家,那么接下来这位就是跨境电商出口物流界“翘楚”。
行业老兵出口易,作为行业拓荒者,为跨境电商率先蹚出一条海外仓储的路,也为后面玩家以及中国制造、品牌出海铺平了道路。而他背后,离不开创始人肖永泉的坚持与努力。在跨境电商卖家前景广阔的时刻,触碰到行业天花板的肖友泉却另辟蹊径,把自身定位为以海外仓储为核心的跨境电子商务全程物流服务商。而如今,凭借多年的海外运营优势,出口易整体物流服务受到了广大的跨境卖家喜爱,也能赋能不同维度的生态伙伴。肖友泉的宽广胸怀和独特眼光,着实令人敬佩。
今年中国跨境电商迎来爆发式增长,离不开国内卖家们的共同努力。当然,在数据背后,那些致力于帮助中国跨境卖家赋能,同样功不可没。近2年来,广阔的市场前景让资本对跨境电商行业转变态度,开始对跨境电商疯狂追逐。在这场追逐中,而坚果资本VP邱恺,就显得尤其“朴素”。相较于热门项目与短期效益,他更认可长期价值主义的重要性以及与企业价值观的合拍。作为一名投资者,邱恺认为坦诚面对自己,从认清自身短板到合理规避风险才是成功的秘诀,创业者同样需要如此。
当然,同样帮助中国跨境电商卖家进行赋能的,还有那些帮助中国品牌“出海”的团队。他们高度认同中国创新能力和制造能力,致力于实现中国品牌高效出海,而卓志集团就是其中之一。卓志跨境电商出口事业部副总经理——谭咏蝶,成功在三个月内帮助国内品牌——汤臣倍健开拓东南亚新兴市场,开辟出第二增长曲线,并推向了当地电商品类第一。国内品牌出海实现“逆风翻盘”的案例不少,谭咏蝶认为,无论是哪个品牌,不能盲目复制别人的成功经验而不考虑自身的长短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才能在跨境出海的赛道上走得更长更远。
不难认同,如果一个跨境电商公司想要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成为自身领域的头部优势,就必须重视产品自身的“产品力”发展。在跨境电商这个赛道上,广州盛为创始人李慧峰,一直以来都坚持以产品为中心去运营公司。一块块跨境电商“试验田”,小规模试错,先在行业坐稳,再慢慢等待机会,把点连成片,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是盛为发展至今的坚定路线。虽然依靠销售、铺货慢慢起步,但是李慧峰始终不忘做好产品的初心,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导正自己,把基础打好,前期虽慢,但后期有望弯道超车。
除了以上各大领域的跨境卖家分享了他们的创业故事以外,还有不少卖家发表了关于自身企业如何应对今年疫情下的市场变化,以及他们的应对措施。对于深圳一果果创始人林小聪来说,这个特殊的年份留给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挑战在于物流配送的延误以及亚马逊出台的种种限制措施。从三月份的禁止非必需品入库到四月份的限制发货,再到全面复工后FBA仓库爆仓和尾程物流瘫痪,亚马逊便困顿在物流拥堵的窘境中,也使林小聪深受影响。虽然眼前物流这条道路充满了坎坷,但是林小聪还是在疫情的冲击下带领着他的团队义无反顾地选择突围而出。在时代的机遇面前,林小聪认为,无论是选择维持原状还是转型升级,都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来做出决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同样,扎根于东南亚电商市场的Wish资深卖家黄远欣,同样是这场疫情的挑战者。东南亚各国一天一变的防疫措施和不断加码的税率政策牵动着卖家们的心。和其他卖家为了规避东南亚市场的合规风险而选择直发物流不同,黄远欣在东南亚建立了本地仓储。面对本地仓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黄远欣选择坦然面对,在他看来,遇到问题并不可怕,所有的问题最后一定都会找到解决的办法。而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证明自己有能力在这个电商市场能够分得一席之地的过程。最后解决了问题的人,才会成为那个笑到最后的人。
12月,我们和10位跨境电商创业者和赋能者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纵观其中,不难发现,“明晰企业发展方向、打造产品品牌、不迷信权威、稳打稳扎”是成功关键。
资本除了给钱,还能如何赋能跨境电商企业?这可能是不少行业内卖家的疑惑。针对这个问题,德威资本董事长总经理李伟给出自己的答案。
李伟认为,投资跨境电商的行业问题固然难免存在,但毋庸置疑的是,资本市场的确可以有效帮助跨境电商企业进行“资本产业赋能”。“资本产业赋能不是伪命题。特别是在企业成长初创期和瓶颈期,投资机构的“资本产业赋能”确实能帮助企业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李伟说。但跨境企业在接触资本之前,需要思考清楚以下关键性问题:企业融资的目的是什么?是需要资金实现技术提升和产品研发?还是需要以资本证明自身的发展潜力,以此吸引人才?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明晰自身的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前规划,再慎重考虑自己需要怎样的资本服务。“投资机构只有最合适,没有最好。找到“对口”的投资机构或者服务,才能发挥‘资本赋能’的真正效益。”李伟补充说。
同样选择从为全球顶级品牌做代工进而选择进入主战场赋能跨境出口电商卖家的,还有来自深圳的中电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中电照明带着一路的荣誉走过26年,无论是制造能力、研发能力还是供应链,都具备足够强大的优势。因此,中电照明决定在这个跨境电商爆发式增长,行业浮躁之风盛行的时代,去赋能跨境出口电商,让卖家们把“中国制造”带向全世界。深圳中电照明总经理助理——沈菲菲认为,跨境电商卖家对海外市场有足够的了解,以及丰富的运营经验,正好能够弥补中电照明的弱项。而卖家在生产能力和资源上的欠缺,又恰恰是中电照明的优势。中电照明可以与跨境电商进行强强联合,形成一种强纽带关系,有更稳定的长期合作,甚至能够坐下来一起为产品的创新和迭代出谋划策。立足优势,运筹帷幄,长远布局,借助这些后备力量,充分发挥出顶级供应链的管理优势,正是跨境电商能够在赛道上大举发力的最好筹码。
在跨境出口电商行业里,大部分的卖家都在自己细分赛道上与竞争对手厮杀,佛系卖家还真不多见。但这个月,在阿米秀的舞台上,还真碰上一位佛系卖家。他就是广州延讯创始人李大卫。
李大卫是个不走寻常路的人。他没有人云亦云地过度追求和跟卖爆款产品,也不去做自己没有把控度的产品。一个在垂直细分领域深耕了8年的公司稳扎稳打到这个地步,可以说是相当的佛系了。从15年加入跨境电商,到18年站上亚马逊年度卖家大会的颁奖台,李大卫一直在调整自己的步调,慢慢布局各个渠道。就算别人已经在全渠道跑出去了很大一段距离,他也依旧不慌不忙,因为他知道跑得哪怕不快,但也很少摔跟斗。李大卫还有一个更想完成的事,就是做跨境电商灯具里的宜家。因为在他看来,在海外把一个中国品牌做到不仅让人想要买还要认得出、分得清、叫得来,是一件相当酷的事情,而他正在为此不懈努力。
同样不走寻常路的,还有广州升威创始人——何贤清。让阿米佩服的是,他居然将一个中国制造的烤炉在法国卖到1000欧。这来自广州的跨境电商老卖家,到底是如何做到?
何贤清给出了他的答案——坚持本土化与产品差异化,走自主品牌沉淀之路。
为了实现产品本土化和品牌化,达到溢价的终极目标,何贤清选择一边在产品研发、供应链生产、物流、税收、客服售后等环节上执行本土化策略,一边布局本地团队去进行长期且大量的市场调研,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消费习惯来进行产品的反复调试与优化。他用实践验证了重要一点:当卖家把某一品类的本土化和差异化做得足够深的时候,这个产品是可以突破地理环境与文化隔阂的。同时,如果卖家能够耗费心思在产品的研发与市场调研上,匠心打磨出具备品牌力的产品,走中国品牌长期价值之路,一样能够攻破地域之间的文化局限,成功“扬帆出海”,让国外客户为中国品牌溢价。
在如今的跨境电商快时尚中,竞争往往不发生在企业与企业之间,而是来自供应链的高维度对决。但为何国内传统品牌热情高涨下纷纷入场跨境电商,却又屡屡碰壁,手握高分作业SHEIN的模版始终不得要义?
从国内天猫服饰品牌到独立站站群鼻祖前澳鹏服饰供应链副总裁,从业时尚品牌服饰17年的林珍认为,从大方向上看,很多企业输在跨境赛道起跑线上的点不止一二。首先他们对跨境电商的理解不够深刻,往往过于自信,国内成功过往的荣耀一直挂在嘴边却不知道如何进行传承和改良;其次,很多新入场卖家企业还是尝试的阶段,目前在针对跨境电商服饰业态的产品、成本和交期的控制上,国内品牌的投入模式与跨境电商对于服饰和用户的期待值不同,企业没有足够强大的决心。“数据最核心的东西是代表和预测市场需求的未来,这就保证我们从商品的规划到产品的设计都能够有序而精准地去研发”。国内服饰品牌出海几乎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适应跨境电商消费者需求和全球交付生态下的完整体系软硬系统支持,通过物美价廉之产品,持续获取用户认可。
关于认可,除了用户认可,也需要自我认知和认可。
在众多的跨境电商创业者中,很少人能和像广州八橙创始人——卢祥一样,对自己企业发展背后的价值观研究得如此透彻。
虽不是行业中赫赫有名的“网红卖家”,卢祥身在江湖却始终能保持自己清晰的认知,坚信不能迷信权威,要保持包容与思辨能力,这也和《中庸》中的“笃思明辨”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科研院出身的卢祥,身上的“博学”因子,使他对新事物依然有着充沛的好奇心,敢于从体制内工作离开,去挑战跨境赛道;同时,卢祥也重视对企业自身的“审视”,不仅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路径足够清晰,更做到了“慎思慎行”。即便如今的跨境赛道上存在着大量干扰性噪音,卢祥依然敢于“明辨”,敢于质疑,让权威服从于真理;同时,湖南出身的他,身上依然携带着“结硬寨,打呆仗”的经商风格,踏实笃行,稳打稳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卢祥对企业价值观的理解,并非虚无缥缈,高谈论阔,而是从决策人到基层员工,清晰明朗,真真切切。
真真切切面对自己的现在,最重要基础是要真实面对自己的过去。
国内从本土电商转行做跨境电商的卖家不少,能清晰认知自己过去的优缺点,并将之“取精华去糟粕”传承的跨境电商卖家,真心不多,而来自杭州全瓒的谢何铭,算特别的那个。
大部分卖家在转型跨境电商行业时,都会将其新旧模式进行“断舍离”,例如对以往的产品品类、管理团队、运营模式如垃圾般通通“丢掉”。但谢何铭不同,他知道,不可预测的风险随时存在,唯有慎重思考,认真斟酌国内电商和跨境电商的差异与联系,才能找出最适合自身的产品、管理、运营模式。对于身份转型,“旧酒换新瓶”的模式固然不可取,但为了让降低预期风险,谢何铭选择在原有的家纺品类上进行创新与差异化改良,让产品品类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承。4年前,他在亚马逊上传了第一个精品listing,至今依然热度不减,并且销量越来越好。此外,重视人才的自我孵化和二次开发,也让他的团队更为专业。
四年的出口销量和增幅足够说明杭州全瓒集团转型的有效性,但他依然不局限于此,全身心(All in)投入跨境电商的“人生第二增长曲线”中。
而关于增长,除了关注热门话题如以北美站、欧洲站以外,在卖家的视线范围外,一直隐藏着众多看似小众困难从从,实则潜力广阔的市场。比如,南美市场。
热情似火的南美跨境电商,一直是具有巨大潜力、市场前景光明的市场。在墨西哥守望了10余年的一站到岸,深圳一站到岸供应链赖善聪副总及其背后的墨西哥本土综合服务伙伴们,看着这个市场从不适合卖家成长,到5万名卖家蓄势待发,对这个市场的熟悉程度可谓应知尽知。
赖善聪说道,随着跨境电商卖家纷纷尝试撬动拉美这个新兴市场的大门,物流作为连通整个行业节点的经络,是提高客户体验的关键。既然消费者们越来越愿意网上购物,对商家的信誉、服务自然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而这些都需要通过物流来配合完成。卖家们不仅要跑得快,还要不“绕弯”。不仅单兵作战能力要强,还要懂得打配合。术业有专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实现强强联合。物流领域多年的深耕与布局,让一站到岸积累了深厚的人脉和行业资源,有能力在此时为卖家们抢跑新兴市场送来一场“东风”。
关于打胜战的东风,关键是打赢仗还得兜里获利,而不是低头苦逼猛干,到过年才发现自己兜里没几个现钱,产出和成果需要时刻都清晰在目。
资本赋能跨境电商不是伪命题,数据赋能跨境电商同样也不是伪命题。怎么用数据赋能跨境电商创业者,让卖家每天都知道自己有没有赚钱?
船长BI创始人林福东认为,虽然如今国内的海卖助手能够给到卖家各种各样的销售数据,但是真正做更精细化动作,仍需要把所有数据从后台导出,形成数据透视表,工作重复且低效。且运营端数据分析,销售数据只是其中很片面的点。如果长期沉醉在繁杂华丽销售数据中无法自拔,很难对今后发展有清醒且清楚认知。只有提高数据利用率,才能看清自己,到底是已经危机四伏、身处悬崖边缘,还是马上扶摇直上,须得快马加鞭。
谁掌握更多数据信息,更能利用好这些数据信息,谁就有更大主动权。承载信息、分析数据的智慧工具,就是跨境电商提前预测、发现并解决问题,并且为今后商业宏图指点江山的利器。船长BI作为业内认可的专业、安全、高效的亚马逊卖家运营工具,则选择进一步以数据化智慧中台型ERP为切入点,以赋能卖家更加智能、高效的全链路前中后端销售、人员、商品和财务的综合数据管理能力。
跨境电商创业者们2020年,坎坷且精彩故事到此告一段落。我们继续和全球跨境电商创业者在一起,勇敢迎接2021年。
【原创申明】为了更好保护支持原创内容和对忠实读者负责,本网站跨境阿米SHOW(网站地址:www.amishow.com)及公众号跨境阿米SHOW(微信号:amishow321)刊载的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所有内容,除签署正式付费转载协议伙伴外,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修改或者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或本公众号的内容。本网站或本公众号部分引用资料只代表原作者意见,不代表本网站www.amishow.com或者本公众号『跨境阿米SHOW』任何立场,如发现本站文字存在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微信号:amishow01」「邮箱copyright@amishow.com」处理。
发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参与评论
{{ item.user_info.display_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