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关具体的逆算公式是:销售价格-增值税(19%)-关税(3%)-销售佣金(10-15%)-运费(10-20%) 派送费用(5-10%)=申报金额。实际上,35-55%的销售价格申报与原来的申报金额差别不大,但关键问题在于,卖家是否能提供海关认可的材料,以确保申报的合规性,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上集一章节】欧洲税改两月有余新一波跨境合规清剿风暴缓慢逼近
近年来,跨境电商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欧盟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跨境电商市场,市场人口基数庞大、物流配送体系完善、群众消费购买力强,是潜力巨大的跨境蓝海市场。
(来源:亚马逊)
此外,2020年,受疫情影响,各国实施“大封锁”,全球线下零售业遭遇重创,与此相反,全球电子商务急剧增长,网上零售额大幅上升。
今年5月3日,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了题为《2019年全球电子商务评估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在线零售影响的初步评估》的报告,报告指出,全球网上零售额占零售总额的比例从2019年的16%上升到2020年的19%,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在2019年跃升至26.7万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4%。这一增长包括企业对企业(B2B)和企业对消费者(B2C)销售,相当于2019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30%。
(来源:经济日报)
其中,欧洲的电子商务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根据Euromonitor和德勤数据,2020年美国、欧盟电商用户渗透率已分别达77%、72%。据统计数据显示,欧洲电商产业总收入在2020年达到4252 亿美元,同比增长20.1%,增长710亿美元。2019年电商收入达到3541亿美元,同比增长10.4%。
然而,跨境电商不仅仅只是把传统国际零售的订购和支付步骤搬移到了网上,更是改变了整个国际贸易的组织方式:
首先,促进国际贸易中的商品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要素在世界各国之间的流动,实现优势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升购物效率和购物体验;
其次,重塑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链条,实现多国企业之间、企业与小型批发商之间,企业与终端消费者之间的直接贸易,大大缩减了贸易的中间环节,提升了企业整体获利能力;
最后,它由过去以大宗集中采购、长周期订单、低利润运营的组织方式逐渐向小批量、高频次、快节奏的柔性组织方式转变。
一方面跨境电商改变了国际贸易的组织方式,促进国际零售的发展;另一方面,海关监管的缺失、关税的流失、产品侵权等问题也成为跨境电商合规发展的一大阻碍。
自2016年开始欧洲各国就纷纷发起了“税务合规化”行动,据官方统计,每年欧盟电子商务增值税逃税就造成其50亿欧元的损失,2021年可能高达70亿欧元。由于跨境电商平台在销售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不少国家纷纷与电商巨头合作,特别是亚马逊,共同打击电子商务中的逃税行为。
于是,为了填补进口VAT税金流失的漏洞,增加线上市场VAT收入,确保欧盟企业公平竞争,促进电子商务跨境销售,并打击增值税欺诈,来确保欧盟企业与非欧盟企业的公平竞争,欧盟VAT税改在7月1日正式实施。
(来源:European Commission)
VAT税改,一方面统一了欧盟境内的VAT征收原则,保证VAT在交易发生时就被缴纳,增加欧盟线上市场VAT收入,避免海外卖家的偷税漏税以及部分本国商家故意将企业注册于本国以外,来减免本国的VAT,损害当地电商企业的利益,不利于欧盟企业公平竞争。
另一方面,创建一个简化和透明的VAT申报系统,卖家能对欧盟税务统一管理,减少行政支出。
此前,我们在题为《跨境电商欧盟进口一站式(IOSS)服务编号申请迷雾与智商税一览》一文中详细梳理了欧洲VAT税法改的发展历程:
2012年12月1日之前,属于免税时代,货物所在地在英国的海外商家连续12个月内的销售金额少于77000镑,不需要注册VAT缴税,只有超出此金额的海外商家才必须要在超出之时立即注册VAT依法交税。
2012年12月1日到2014年末,按英国税务和海关总署(HMRC)的新规定,海外公司或个人在英国的免税额度将被取消。无论销售金额多少,只要海外公司或个人在英国销售商品,都要申请注册VAT增值税号,并上缴售后增值税。
2015年-2016年,英国成立特别小组HMRC来调查海外互联网卖家的VAT。HMRC将给平台30天正式警告,在此期间平台应通过确保商家的合规性或将之移出平台来规避此联带责任。限期之后,如果仍旧发现有卖家逃税,政府将对亚马逊、eBay等平台进行追责。
直到2017年,德国税局打响了VAT大普查行动第一枪,预示着欧洲税改正式启动。
2018年,瑞典、英国、法国陆续宣布加入VAT税改阵容,要求所有进口欧盟产品需缴纳增值税,严查各大电商平台卖家逃税行为,推动税务合规化,填补各国税务漏洞。
2019年是欧洲VAT合规之年,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针对跨境电商的VAT欺诈问题,相继出台政策应对,英德强制要求注册VAT,法、意、西则采用税务代表制度,以便更好地规范跨境卖家税务问题。
2020年,亚马逊在欧盟税务局的压力下开始要求卖家必须自己注册增值税号码(VAT)和欧盟进口号(EORI),要求各个卖家自己承担在欧盟所有税务责任。
2021年,欧盟VAT税改在7月1日凌晨正式被敲响,主要改革重点:取消小额包裹起征点;统一远距离销售应税注册门槛;扩大“一站式”合规机制适用范围;明确电商平台增值税纳税义务。欧洲增值税终于迎来史上最严苛的税法改革。
不仅如此,为打击偷漏税、税务欺诈行为,欧洲理事会通过新法令,建立中央电子支付信息系统,在遵循互联网安全与隐私下,对在线购物交易采取监控措施——欧盟各国税务部门可追溯相关数据,网络支付平台服务商有义务将跨境交易的相关数据保留三年,这些数据将在一定条件下提供给各成员国税务部门。新规将于2024年1月1日开始生效。
从“免税时代”、“取消免税额度”、“监管平台卖家”、“严查平台卖家”到“英国电子商务税务改革”、“欧盟电子商务增值税”,再到再到如今的中央电子支付信息系统,都说明一个事实:
欧盟税务的“红利期”已经结束了,全面合规跨境电商税务时代已经来临,财税合规化是大势所趋,野蛮生长的时代即将被翻页。
根据欧盟理事会预计,欧盟增值税新政实施后,每年在中小型和初创企业可以减少23亿欧元的合规成本并为欧盟成员国增加增值税收入70亿欧元。
然而,对于大多数欧洲站卖家而言,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运营成本将增加。欧洲各国站点对应市场的标准税率分别为:法国20%、德国19%、意大利22%、西班牙21%、荷兰21%。
这意味着在实施VAT税代扣代缴后,欧洲站大多数卖家将面临约20%的成本提升,利润也将大幅缩水。
通常,VAT税费是包含在商品售价中的,如果卖家要平衡商品之前的利润,直接的方法就是提价。但在这次VAT税改中,大多数卖家并没有选择提价,主要原因是价格失去竞争优势会影响销量,到头来也只能卖家自行消化这部分成本了。
总之,税务合规势在必行,卖家们需要做好的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商品研发、运营和推广上。在维护忠诚客户的同时,吸引更多潜在的新客户,力求取得更大的突破,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业务增长。
欧洲税改启动已两月有余,欧州本地与中国行业的观望:到底税改的合规深度会到多深?
“今年年初,欧盟海关严查货物是否有CE认证或是欧代,如果没有要求整改或是直接退运。我现在还在去处理2月份因没有欧贷被退运的那批货。”德国哥布林创始人许彬说。
据欧盟《欧盟市场监督条例》要求,为实现产品可追溯,2021年7月起,凡在欧洲销售带有CE标志的产品,还需欧盟境内负责人(即“欧代”)来作为产品合规性的联系人。
CE认证,是产品进入欧盟的通行证,是一种强制性认证,CE标志是安全合格标志而非质量合格标志,是构成欧洲指令核心的主要要求。
欧代一方面作为卖家与欧盟之间桥梁角色,充当欧盟当局的主要联系人,将与产品有关的所有重大事件通知欧盟当局,随时向欧盟成员国当局提供相关技术文件;另一方面,欧代还了解每个欧盟成员国的相关法规,并提供对影响单个产品的指令的更改和修订的通知。
“我们从去年三月份就开始密切关注欧洲政策的变化,一个是CE,一个是欧代,包括通关问题,IOSS跟OSS的变化,主动补足自身在税务法规、产品法规、平台政策上的漏洞,完成合规化运作,走合规化流程。”
如今,疫情不断变异,全球贸易受阻,运费成本不断上涨,恰逢欧盟VAT税改,商品准入成本提升,再加上亚马逊清剿风波,使得平台卖家人人自危,有人开始调侃做电商的利润还不如回家耕田?
但是跨境电商怎么可能不挣钱?如果不是有利可图,又怎么解释不断有资本、互联网大厂涌入跨境电商赛道的现象呢?
无论是亚马逊的清剿风波还是欧盟VAT税改,都不约而同指向一个方向:跨境电商从业者要合规化经营,包括从进口税、增值税、本地营销,建海外仓,CE认证和欧贷等都要走合规化路线。随着行业发展越来越精细化,合规化的经营才是卖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上集二章节】报关行相继被德国海关针对跨境离岸VAT逆算约谈?
“领导请你去喝茶”,这句话在中国语境下,通常意味着“你出事了”、“你犯错了”、“你要倒大霉了”!
最近,GBL旗下的FORESIGHT报关行被德国海关请去喝咖啡,消息一出,就有人谣传“FORESIGHT报关行要挂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由于FORESIGHT报关行是专门为跨境电商服务的,且80%的业务都是为中国跨境卖家报关,权重太高,因此德国海关默认其主营业务就是跨境电商的报关,从而将其作为试点企业照顾,并在不久的将来邀请整个FORESIGHT报关团队去海关开座谈会,方便未来做新政的沟通与问题的解答。
那么,为什么报关行会被德国海关针对跨境离岸VAT逆算约谈?
首先我们要了解报关行是干什么的,它在跨境电商出口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出口货物的发货人在根据出口合同的规定,按时、按质、按量备齐出口货物后,即应当向运输公司办理租船订舱手续,准备向海关办理报关手续,或委托专业(代理)报关公司办理报关手续。
报关行就是专门负责为跨境出口卖家提供报关服务的代理报关公司。
报关是指进出口货物装船出运前,向海关申报的手续。按照我国《海关法》的规定:凡是进出国境的货物,必须经由设有海关的港口、车站、国际航空站,并由货物所有人向海关申报,经过海关放行后,货物才可提取或者装船出口。
通关的基本程序包括四个部分:申报、查验、征税、放行,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征税。德国海关此次约谈报关行就是为了解决离岸VAT(非本国公司注册的该国VAT)的“征税”的问题。
德国市场是除了英国之外的欧洲第二大市场,根据IFH Cologne 的数据,2020年德国的电子商务销售额为833亿欧元,同比增长了14.6%。预计到 2024 年,德国的电子商务销售额将达到1200亿欧元左右。
德国是互联网用户购买次数最多的国家之一(超70%),不仅在欧洲层面,在国际范围内也处于领先定位,仅次于中国;另外,德国站80% 14岁年龄以上的用户会选择在线购物,而使用购物的购物设备通常是手机,移动端的购物体验在逐步增强。
由于跨境电商发展的速度过快,各国政府在对跨境企业征税的过程中长期出现监管难度大、管理混乱的局面,卖家逃税漏税行为屡禁不止,相关的税务法规没有完善,此次欧盟VAT税改也是为了解决这种顽疾。
“这就好比宝马、奔驰最开始不认为特斯拉是他们的竞争对手一样,等到电动车火了,宝马、奔驰才后知后觉入场。德国海关以前也从来没有把跨境电商当作是一门生意,但当他们发现跨境电商不可逆转时,就需要寻求一个正解,比如怎么征税,征多少才是公允的,海关和跨境卖家之间需求点各是什么?”许彬分析道。
海关始终认为,欧盟的此次税改中,欧盟委员会表示将通过OSS(One-Stop-Shop)系统进一步监督,该系统是增值税一站式服务平台。欧盟境外的运营商或平台,可以通过OSS来简化针对于申报货值低于150欧元的小件货物B2C订单增值税申报的流程。
众所周知,德国人向来的行事风格都是严谨并且有原则的。德国海关认为离岸VAT,是没有办法提供真实的交易信息的,即使卖家提供了真实的流水,交易记录等等,海关与税务局还是会质疑卖家定价的真实性。
对于卖家来说,只要合理申报,懂得处理清关问题,产品品质过硬,那么货物也是完全可以安全顺利通关的。
目前 ,德国海关约谈报关行表明他们对跨境电商业务高度重视,并愿意在收集数据的情况下倾听报关行的需求,并派专门人员与报关行对接,建立反馈渠道。
【上集三章节】德国跨境电商新一波逆算与日本跨境逆算相似与不同?
中国卖家对跨境逆算并不陌生,甚至曾经是吃过不少这方面的苦头。自去年,日本海关严打低申报、瞒申报、乱申报的行为,针对中国跨境电商货物采取逆算方式征收关税,让部分中国卖家叫苦不迭,税负成本直线上升,翻倍不止。
今年4月1日起,日本海关宣布针对出口到日本的货物开始施行逆算方式征收关税。日本“逆算”具体指的是,当日本海关无法对申报金额正确与否或者对贸易流程无法正确判断时候有权利要求客户按照逆算法则来修改申报金额进行纳税。
日本此番实施逆算征税,一方面为了规范纳税,严防逃税漏税的情况,避免不公平竞争,危害本土企业利益;另一方面,日本政府需用资金来填补疫情下经济衰退带来的损失,毕竟日本亚马逊商家们长期通过低税率的申报获得高额利润。
高品质、严品控一直是日本市场的代名词,逆算征税也自然而然地拔高了日本市场的门槛,通过准入机制来筛选出优质卖家和劣质卖家,从而净化日本市场的环境。
行业内许多人怀疑德国海关此次和报关行接触,是不是要学习日本?
日本市场是个规规矩矩的市场,它有许多条条框框,存在隐形的固定操作模式。日本海关采取Case by case(一票一易)的方式,把所有需要提交材料的项目都限定好,做成了一个表格,你只需要往里面填,最后算出申报金额是多少。
海关具体的逆算公式是:销售价格-增值税(19%)-关税(3%)-销售佣金(10-15%)-运费(10-20%) 派送费用(5-10%)=申报金额。
“我认为目前德国海关会选择参考日本的逆算模式,他们要知道某一产品从零售端、进口端到采购端,中间的比例到底是怎么样的,这个行业到底能赚多少钱。假设,一款产品在亚马逊平台上含税卖10块钱,税率19%,税金就是1块9,如果我卖出去获得的净值是8块1,如果平台再扣15%的佣金,还剩6块5,如果运费是2块钱,就只剩4块5了,如果我再跟他说贴标签花了5毛,海关不承认就会不予通过,最后进口申报就是4块5。”
许彬如是分析道。
实际上,35-55%的销售价格申报与原来的申报金额差别不大,但关键问题在于,卖家是否能提供海关认可的材料,以确保申报的合规性,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然而,影响进口申报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产品在平台上的销售价格、佣金、广告以及增值税等,这些属于公开数据,海关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并进行核查。但最不可控的因素是物流费用。
“如果你的产品运输成本不需要2块钱,但你报了2块钱,海关说不行,给你减5毛,甚至觉得运费可以忽略不计,你就需要把那2块钱的运费算进关税里。我们现在相当于就这2块钱和海关做博弈。”
按照销售价钱的百分之比来逆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它不是唯一的标准,也不是所有海关都公认的。海关也会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地调整报关系统。
此外,依据德国UZK法第74章第二条(Art. 74 Abs. 2 Buchstabe c) UZK),未来所有申报都可以使用递减方式(Deduktive Methode)向海关提供材料,作为减免申报成本的证明。证明材料不仅限于以下信息:
a.买方购买产产品时候需要支付的佣金介绍费这类费用
b.包装&打包费用,人工成本
c.生产产品时候的各种成本比如制造工具,铸造模具等此类工具材料成本费用
d.所有到达欧盟前的运费,以及保险费单据
e.仓储费,以及操作这票货物相关的一切额外费用*(亚马逊费用,佣金,是按件数还是按店铺算)
值得注意的是,递减法则不可以直接按照约定好的比例来申报,必须在递交报关单时提供相关材料才能够使用。也就是说,每次申报时,都需要提交相关材料来向海关要求按照递减法则申报,不会以VAT或者EORI为维度制定一个固定百分比的申报途径。
曾经日本严格的逆算征税让不少日本站踌躇不已,望而生畏。不少卖家在日本清关、申报环节被查出问题,或在销售环节因产品质量问题接二连三收到客户投诉、差评,面临着国外客户取消、暂停订单的坏消息,甚至还要应对国内供应商们的一次次催款,而且,由于外贸订单大量取消,不少后端工厂因为资金周转问题被迫关停,陷入进退两难的危难处境。
尽管如此,中国卖家也不愿轻易舍弃日本市场。
日本拥有1.265亿的人口,以及93%的互联网普及率、75%的在线购物人数,其市场仍然是个诱人的跨境出口市场。据美国研究公司Statista数据显示,2020年日本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约1000亿美元。
在日本这么一个弹丸之地,其电商比例却不断增长,市场权重一直上涨。绝大部分人进入跨境出口电商赛道,不管是现有的卖家,或者原来是的外贸卖家,都会先观望日本市场值不值得下手。
原因有两点:一是日本市场文化与欧美市场差异,不能一盘货卖全球;二是即使专注开发日本产品,但由于中国产品品检与日本各地区品检的差异,有很多关于产品本身标准问题弄不明白。
但日本与欧美市场的运营逻辑不同,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摸准其规律和便捷,卖家也可以在日本市场继续生根发芽。
德国市场亦是如此。全面合规跨境电商税务时代已经来临,财税合规化是日益迫切的大势所趋。想要在德国市场长久持续地发展,合规化经营是唯一的途径。
“内容未完,请看下集”
【原创申明】为了更好保护支持原创内容和对忠实读者负责,本网站跨境阿米SHOW(网站地址:www.amishow.com)及公众号跨境阿米SHOW(微信号:amishow321)刊载的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所有内容,除签署正式付费转载协议伙伴外,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修改或者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或本公众号的内容。本网站或本公众号部分引用资料只代表原作者意见,不代表本网站www.amishow.com或者本公众号『跨境阿米SHOW』任何立场,如发现本站文字存在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微信号:amishow01」「邮箱copyright@amishow.com」处理。
发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参与评论
{{ item.user_info.display_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