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境电商卖家自负又自卑、10个公司9个没战略”观点背后,正是卖家决策者们深感自己认知天花板、核心人才知识库缺失带来的不确定,卖家是否该去读MBA或读完MBA是否该入行做卖家,这才是更有趣的课程。
引子:当下,互联网所衍生出来的“内卷”,不仅加剧了互联网行业的寡头统治和无效竞争,与此同时,这种内卷的风气也被蔓延到其他领域的中小企业之中。而最终的结果是,在盲目效仿之下,小企业的员工呈现出无效内耗的状态,企业自身也无法开拓更多的市场增量空间,最终成为了自己的掘墓人。
但不仅是员工,就连企业创始人、管理高层也开始了新一波的“内卷”,不少朋友选择去读MBA和EMBA进修,以便自身在跨境电商学历和知识领域,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的文化高度,当然,吸收更专业化知识与理论,也能让从业者们对企业管理、产品创新、以及当今的市场赛道的认知,更上一层楼。
曾经有人这样描绘如此心态的变化:“跨境电商卖家自负又自卑、“10个公司9个没战略”。这样观点背后,正是卖家决策者们深感自己认知天花板、核心人才知识库缺失带来的不确定,卖家是否该去读MBA或读完MBA是否该入行做卖家,这才是更有趣的课题?
为何说下一波的内卷不止来于国内互联网创业者们带资带人进场的焦虑,还有一大波读完MBA来做跨境电商卖家的朋友们?一直 倡导”屌丝精神万岁“的跨境电商卖家,为何纷纷选择不同方式进行商学院式社群或培训学习,跨境电商案例分析型学习的关键到底是案例本身还是推演逻辑和方法?
【一】
下一波内卷 读完MBA来做跨境电商卖家?
虽然“内卷“一词早已成为了职场人员的口头禅,身边多多少少都能感受到这种“压迫性”气氛,但要想了解各行各业内卷化现象程度如何,最直接中肯的,依然还是数据。
近日,猎聘发布《当代年轻职场人现状洞察报告》,调研结果显示,近9成90后表示身边有内卷现象。其中,男性身边有内卷现象的占比略高于女性,90.12%的男性表示身边存在内卷现象,女性这一占比则为84.07%。
至于内卷现象的根源,猎聘通过调研显示,超过80%的90后职场人认为内卷现象更多来源于工作,仅有15.59%的90后表示内卷来自于生活。
当然,如今这种“内卷化”风气,毫不意外地被蔓延到跨境电商企业之中。近些年来,企业创始人、管理高层开始新一波“内卷”,攻读MBA和EMBA学位的呼声此起彼伏。
(来源:猎聘数据调研)
当然,将这把“攻读MBA学位”的火苗瞬间点燃且串上天的,当然离不开这块“打火石”——剧烈变化着的跨境电商行业。
首先,由于疫情引致线上购物习惯的形成,加速海外数字经济转型,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打通了“任督二脉”,在此环境下,资本对跨境电商前景充满期待。据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显示,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领域共有33家平台获得融资,融资总额超70.9亿人民币。
而在这些获得融资机会的大企业之中,不仅有一直坚持在赛道里的跨境老鸟,也有早期创投看准行业前景,踏入跨境电商赛道的的互联网企业和人才。
比如原阿里钉钉CEO陈航,就在今年携资本入局创办两氢一氧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企查查资料显示,目前该企业法人代表为陈航。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陈航,原钉钉市场部负责人甘聪、首席架构师、和CTO朱鸿,也在新公司分别持股12.5%、11.25%、7.5%。
另外,原车好多集团联合创始人、CTO张小沛在去年离职后,也踏入跨境电商独立站的队伍之中。而去年,在未命名情况下斩获3000万美元天使轮投资,投后估值1.5亿美金的独立站项在行业内外掀起了一波讨论的热潮,便是张小沛创建的快时尚出口跨境电商品牌“全量全速”。
不管是“两氢一氧”的陈航将原钉钉核心团队把跨境电商作为自己再次创业的新赛道,还是现如今创建类似SheIn快时尚的出口跨境电商品牌“全量全速”的CTO张小沛,都足以证明赛道备受追捧。
另外,虽然今年全球跨境电商布满荆棘——全球运力供需不平衡、供应链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一直持续困扰着跨境从业者们,但整体而言,跨境电商的规模增长速度虽不至于让卖家旱涝保收,但也算是机遇大于风险的行业。
因此,在互联网行业普遍内卷,经济回报良莠不齐的境况之下,互联网创业者们带人带资入侵跨境出口电商也就不难理解了。
“内卷化”的职场,以及剧烈变化着的跨境电商行业环境,成为圈内从业者面临的主要难题,也不断迫使企业和卖家们不断审视自己,重新衡量企业,以及决策者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为突破企业或自身认知的天花板,一些卖家会选择调整渠道方向,一些则选择逆风前行,另外一些人则攻读MBA、EMBA来破局。
明明跨境电商常态化的管理工作就已经够忙碌了,为何还要读MBA?时间和精力基本都跟不上上,为什么还要坚持考?
事实上,就如古人所言,“三十而立”,虽这波打算攻读MBA、或者正在读MBA的卖家大都有成功创业经验,其中不乏一些在前几年便通过创业赚到“第一桶金”的卖家,但他们深知,在竞争积累的赛道里,大部分中小型卖家大都难有大卖家的资源优势,那么按照他人的套路出牌、简单化的模仿行为就永远都不会成就自己,也难以长远立足。
毕竟作为创业者,在对该赛道的自我认知和企业的成长升级过程上,单纯靠东拼西凑行业知识,而不去搭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和企业地基,那么企业就如弱小无助的小船只那般,一旦遇上狂风暴雨,便容易被雷电击倒,海浪涌翻。
而通过提高学历来让作为决策者、企业高管的自己,管理认知上获得深化,便是垂直高效的一种方式。
MBA属于管理类专业硕士,旨在培养能够胜任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管理人才,是一种专门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才设计的研究生学位。
攻读MBA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以帮助卖家将学到的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用以提供在管理、营销、金融、财务、人力资源、沟通等各方面能力;还能在学习过程中,结识来自各大领域、各行各业的佼佼者,积累优质人脉;最终通过“敲门砖”实现职场晋升。
(来源:智联招聘)
美国GMAC(研究生入学考试委员会)曾对超过14000名商学院MBA校友进行了追踪统计报道,结果发现:在中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MBA学生毕业后有6.6%的人年薪在100万元以上,23.1%的人年薪50-100万元,35.5%的人年薪在30-50万元。
据智联招聘发布《2021外贸人才形势研究报告》显示,从人才需求的企业规模看,微型企业招聘跨境电商运营人才规模同比增长235.2%。500人以下的中小微企业为跨境电商运营人才招聘主力军,招聘职位数占到整体93.2%。
当然,除了抢基础的运营人才以外,不少跨境电商企业也非常注重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引进。报告显示,在外贸人才招聘要求上,翻译一职具有“重学历,轻经验”倾向,46.4%的岗位要求人才学历在本科及以上。
报告显示,外贸销售、采购/供应链、关务岗位中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比均过2成。根据岗位对人才经验的要求,采购/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更偏好经验丰富的人才,分别有23.3%、19.9%要求候选人工作经验超过三年。
在跨境圈里,人才是能够带来“降维打击”的人才。就好比一家百年老店,它衰弱的那一天未必是被另一家百年老店给击败的,而是从其它行业跨界过来的新人,利用先进的技术、思想,轻轻松松就从多个维度上把这家百年老店给击垮。
人才,也是如此。不管是MBA/EMAB、还是其他行业的人才,都如涓涓细流般持续汇入到跨境电商这条大川,在思维碰撞中萌发出新的灵感和创造,才能让跨境电商行业实现细水长流。
【二】
自负又自卑?屌丝精神万岁的跨境电商卖家?
在跨境宇宙里,可总结出三种不同的创业者心态:
其一,虽意气风发,但认定自己是无所不能,飞扬跋扈。而这种类型的企业决策者,在不少传统品牌转型跨境电商的过程中得以显现。
比如淘系品牌发家的服饰品牌茵曼,很早就留意到了国内服饰零售行业渠道商的变化,且预测出全球市场是时尚产业的下一个风暴口。在2018年亚马逊全球卖家千人峰会上,茵曼创始人方建华公开集团出战海外市场规划——立志于从销售全球化,到品牌全球化。
在跨境出口电商领域,茵曼开通亚马逊账号,利用平台趋势结合品牌发展,找准市场。据其母公司汇美集团方面介绍,2018年茵曼、初语两个品牌进行海外线上市场的试水,总体规模破千万销量,增长率在120%左右。
(来源:茵曼官网)
但三年过去了,即便是有着丰富国内电商基础实战经验、有着产品研发能力和供应链基础,的茵曼,在跨境出口电商的赛道上,也并没有打出响当当的名堂来。和其国内零售的成果相比,俨然是大相庭径——不温不火,且无太大水花。
类似茵曼这种在跨境出口电商成绩上“无水花”的例子可不少。由此可见,目前国内很多品牌商和老前辈们,曾经靠着自己和团队的三头六臂、激情豪迈,让企业从嗷嗷待哺,蹒跚学步发展到今天;即便是迈入中年,依然年富力强,兢兢业业,能长久平稳地保证企业的经营。
但回想过来,不仅品牌会老化,企业思维也会老化,传统品牌的老大哥们要想重温旧梦,必然要重新适应消费需求,延伸企业目标和愿景;同时还要去学习、创新、冒险,以求自证“品牌没有失去活力”。
但很多传统品牌商家,一边急于自证在跨境电商领域上的权威性与能力,另一方面却不愿意去证明自身虚弱,更不愿意被外界看出自身在思维、能力和决策力层面早已跟不上社会节奏的“端倪”。
但他们要知道的是,要想实现“国外+国外”两条腿走路,必定要有勇气与魄力,敢于在不同链条环节上“下功夫”,方能实现蜕变,取得成效。毕竟跨境行业的胜利者,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市场追随者,而是有着战略眼光、能在自身赛道引领未来、且不断满足消费者体验与服务需求、同时创造性完成产品自身更新迭代的“先遣部队”。
(来源:pixabay)
第二种,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全盘否定的“自卑型”,这种也是创业过程中最忌讳的心理,特别是在新手卖家的创业初期。当他们见到比自己更优秀、更厉害卖家,或者自己的生意在初期没什么起色的时候,对自己失去信心,心生自卑。
当不管是刚入行的新手卖家,还是征战多年的跨境老鸟,都要意识到,新车买回来也是需要磨合期的,有些人海特意去高速拉缸,等过了磨合期,开起来便舒坦多了。
同理,跨境电商创业不易,很多新手卖家一开始对很多事情也只是一知半解,不是在绕弯路的路上,就是在“交学费”的路上。但可以笃定的是,自我怀疑、自卑心理在创业初期产生,是正常不过的,这是创业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心灵历程。
创业初期,不管是创始人自己还是团队成员,都要允许容错空间和试错成本,逐渐从出错的过程中找到发力的目标。面对孤独与不理解,挺过去就是英雄,熬不过就成了“乖乖熊”。
当然,还有第三种,“自负又自卑”的双重矛盾心理。某位行业前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10个跨境出口电商企业,9个没有战略,自负又自卑,又不爱学习”。虽是开玩笑,但仔细深究,其所言不无道理。但仍需纠正的是,即便是10个跨境出口电商企业,9个没有战略,但不代表他们没有在做足“准备”。
(来源:pixabay)
自负的根源在于大部分卖家都属于白手起家或屌丝创业,而草根创业的背后,离不开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史。
1999年~2003年,是跨境电商1.0时代,这个时代的主要商业模式是网上展示、线下交易的外贸信息服务模式;随着敦煌网的出现,更能体现电子商务本质的2.0时代到来,此时也是不少卖家草根创业的时期。
2013年是跨境电商重要的转型年,具备大型工厂上线、B类买家成规模、中大额订单比例提升、大型服务加入和用户量爆发的特征。这个阶段,也是用户群体由草根创业向工厂、外贸公司转变,具有极强的生产设计能力,但也是主要卖家群体从传统外贸业务向跨境电商业务艰难的转型期。
就如百度词条里所解释的词条“草根”那样,2013年前后入行的跨境卖家,他们知道自己很优秀,甚至觉得眼界比别人宽,舞台比别人大,高傲尽显,完全符合屌丝特点。
但与此同时,这类草根创业者,同时也是自卑的。而最终的根源在于他们缺乏在企业长期发展、组织架构、人才战略上的考量,以至于在遇上“天花板”之际,身边的资源完全比匹配,或者跟不上。
过渡依赖创始人这台强劲的“发动机”,而忽视其他的零件,如车架、刹车、控制系统、灯光系统等,也是不能跑很远的。事实上,想要车子持久稳定地跑,稳准狠的方向盘(战略方向)、带劲的油门(执行能力)、强有力的车轮(管理能力)、有决策力的掌舵人(人才团队),通通必不可少。
【三】
周瑜打黄盖 终身学习的跨境电商创业者
一朝鲸落,万物重生。
都说大海深处的鲸,生于斯,长于斯,落于斯。而鲸落,被认定是是世上最为壮美的重生。鲸落,是指鲸鱼死去后沉入海底的现象。无数的海洋动物能够借此机会饱餐一顿,贝类也有了寄居的地方……
“鲸落”的自然现象,会经历移动清道夫、机会主义者、化能自养,最后成为礁岩四个阶段,而整个鲸落的过程促进了深海生命的繁荣,生生不息。
(来源:pixabay)
但要将如此曼妙的现象放到跨境电商行业里,可就没有写意浪漫的意境了。
毕竟说到底,在商业领域的斗争,更是暗藏汹涌的竞技场,大小玩家在这个赛道里你追我赶,互相厮杀,为争得市场份额搞得头破血流更是成竞技常态。头部卖家也许上一秒还站在自身领域的巅峰处,享受高光,但下一秒就可能被竞争对手踹入谷底,粉身碎骨。
自今年四月底以来,亚马逊平台上开始了一场对“刷单”和“刷评”卖家的无声“围剿”,许多卖家突然遭到封号或相关警告。六月中旬危机集中爆发,并从头部的大卖品牌开始逐渐下沉至中部卖家,有“刷单”、“刷评”行为的卖家开始人人自危,整个行业急转直下。
按道理,亚马逊将年销售额数十亿的明星企业诸如“华南四少”、“坂田五虎”铲除,对于同品类的同行来说,少了竞争对手,或竞争对手处于修整期,都是实现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但事实上,就算亚马逊封杀了的这波明星卖家,整体盘也不会有太大变化,而且中小卖家的处境就好比海洋生物,能够“蚕食”到鲸鱼的份额十分有限。
为何?
因为鲸尸下沉至海底过程中,首先是盲鳗鲨鱼和甲壳类生物吃掉柔软组织,分解90%的鲸尸;随后才轮到蠕虫和盲眼虾吃掉残余物;然后才轮到细菌分解骨脂质;最后,当有机物质被消耗殆尽,鲸骨的矿物遗骸才会作为礁岩成为生物们的聚居地。
(来源:pixabay)
同理,有卖家被驱逐赛道,就会有新的卖家涌进来,整体数量相对恒定;其次,即使大卖因遭遇不测导致被迫吐出产品的市场份额,中小卖家可以接着大卖恢复体力的时间差,趁机成长,但其团队、资金成本、运营效率,物流订单履约能力,是很难有能力啃下如此大的一块“蛋糕”。
许小年在《商业的本质和互联网》也提到,我们所处的时代并不一定比工业革命时期的竞争来得激烈。当下的时代就是如此,没有比任何一个时代来得特殊,也没有比任何一个时代来得更差。
所以,与其时刻警惕着以防自己的份额被竞争对手所“吞掉”,还不如更多地将重心放在企业自身的成长之上。
无论是头部大卖、还是成长型卖家,都要清楚企业和个人目前阶段的认知天花板在哪,以及通过怎样的渠道将天花板打破,将方法论渗透到内部团体之中。
回到今天话题上,拥有屌丝精神的跨境电商卖家去读MBA,仅仅是缓解焦虑的做法罢了。我们这里并不批判因为焦虑选择去读MBA的人,毕竟每个人、每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的考量。但对那些新进场卖家或一年1000万以下、公司人数不多的小卖家而言,无需因为出现了新一波MBA和EMBA的“内卷”,就觉得自己的“学历”跟不上行业脚步。
要知道,无论是攻读MBA,还是其他渠道来解决企业内部根源性问题,归根结底,跨境创业者面对组织结构、平台渠道等外部环境剧变不确定性,建立中长目标的取舍判断和建立一套独有的企业运营体系方法论以外,坚持稳健运营管理、搭建系统管理认知知识库才最为关键。
就如行业常说的那样,“术业有专攻”——能攻破术业的可不单指向那些有数据理论的专业学者,同样指向那些经验老到的企业家。例如,攻读MBA的人如果让他分析目标消费市场,抛出的数据和理论,的确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一个从事多年的跨境“老鸟”,即便没有任何数据和理论,同样能凭借敏锐的目光和果断的决策力评估出市场行情。
所以,提高认知和总结出方法论的渠道,不是仅有读MBA、进行商学院式社群或培训学习,其他的渠道同样可以更新自己的方法论和内部知识库,毕竟跨境电商案例分析型学习的关键并非案例本身,而是推演逻辑和方法。
【原创申明】为了更好保护支持原创内容和对忠实读者负责,本网站跨境阿米SHOW(网站地址:www.amishow.com)及公众号跨境阿米SHOW(微信号:amishow321)刊载的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所有内容,除签署正式付费转载协议伙伴外,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修改或者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或本公众号的内容。本网站或本公众号部分引用资料只代表原作者意见,不代表本网站www.amishow.com或者本公众号『跨境阿米SHOW』任何立场,如发现本站文字存在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微信号:amishow01」「邮箱copyright@amishow.com」处理。
发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参与评论
{{ item.user_info.display_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