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集】入青岛记之育人——从本地人才培育开始 青岛进出口商会干脏累活?

作者:麦麦/阿米 发布时间:2022-06-22

跨境电商大变局,传统的堆店、铺货之类的人海战术在华南跨境电商已被历史所淘汰,被迫向技术驱动和人效提升进化。还没完成跨境电商运营积累的北方工贸卖家们,如何进行适合自己的人效提升?第三方技术和工具如何应用在产业带工贸跨境电商企业?

【四】

入青岛记之人效:跨境电商大变局 工贸卖家如何改善人效架构矛盾?

中国跨境电商在经历了高红利阶段后,目前已迈入了平稳发展的阶段。《中国跨境出口电商发展报告(2022)》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5%。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跨境电商相关企业3.39万家。近5年来,我国跨境电商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上升。2021年新增1.09万家,同比增长72.20%。

而历经各种风波和不确定性事件后,不少传统的中小型电商企业也开始选择自我革新的阵痛阶段——转型升级;而新兴的跨境电商经营企业也在冉冉兴起。

全国范围内,不管是传统转型的还是新兴企业,都急需大量人才,尤其是那种具备电子商务、国际物流、跨境运营、国际经济法等综合性知识储备的复合型、且具备实操能力和经验。

在人才短缺问题上,于超也表示,青岛跨境电商的人才缺口问题同样很明显,一是数量不足,二是人才质量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何解决高质量人才数量不足的问题,青岛近些年来,也在积极向外招揽人才。

于超坦言,以青岛为支点的北方地区跨境电商行业人才资源本身就少,与南方跨境城市更有距离,人才引进是一种常用的方式。“但引进来后,因为青岛跨境生态相对差一些,如何让这些人愿意长久地留下来,是很大的问题。”

(来源:pixabay)

另外,在他看来,跨境电商本身属于新兴业态,即便我国早在2019年便同意高校开设跨境电商专业,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更是最新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全国共有29所高校获准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

很显然,国内刚开设不久的跨境电商专业教育仍处于前期的探索阶段,无论是教师经验、教学体系,还是实训基地等基础能力,依然有待提升,更难以跟上整个行业的稳步发展;高效的课程,缺乏实操性教学,与企业的要求脱节……介如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一将难求”,高层次人才紧缺等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各省各市跨境行业发展的瓶颈。

【原创申明】为了更好保护支持原创内容和对忠实读者负责,本网站跨境阿米SHOW(网站地址:www.amishow.com)及公众号跨境阿米SHOW(微信号:amishow321)刊载的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所有内容,除签署正式付费转载协议伙伴外,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修改或者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或本公众号的内容。本网站或本公众号部分引用资料只代表原作者意见,不代表本网站www.amishow.com或者本公众号『跨境阿米SHOW』任何立场,如发现本站文字存在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微信号:amishow01」「邮箱copyright@amishow.com」处理。

发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参与评论

已有

{{ item.user_info.display_name }}

{{ item.comment_content }}
{{ item.show_time }}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