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生的DTC品牌都开始步履蹒跚,那被迫向死而生的新国货新消费品牌们的出海,那不九死一生?这些新消费品出海,目前大部分还是以东南亚平台+少许独立站的模式出海,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对这些定义为本土高性价品牌的他们而言,有什么优缺点?为何包括Shein、Patpat等在内的独立站DTC品牌都先后脚进入主流的本土平台分销?独立DTC品牌、渠道平台品牌、平台自营产品品牌之间的争夺战,将走向何处?
引子 你不懂新消费投资逻辑!
“你不懂新消费品牌的投资逻辑。”
当这句话再次响起时,又一场关于新消费品牌的讨论,基本可以收尾。
我们确实不是看得太明白沸沸扬扬几年的新消费品牌起伏沉沦,毕竟我们只专著在跨境出口电商的案例分析和研究。
所谓“新消费”是指由数字技术等新技术、线上线下融合等新商业模式以及基于社交网络和新媒介的新消费关系所驱动之新消费行为。
CBN Data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共有550家机构投了470个消费项目,平均项目投资额高达1.05亿元。
如果不是从前年开始陆续有一些做国内新消费品牌的朋友、关注者、投资人联系,希望能看看跨境出口电商赛道如何和新消费品出海结合的建议,我们确实不会过多关注“新消费投资GP大战要求退出LP的游戏”。
尤其过去2年新消费品牌的主要麻烦,还是如何和满腹期待、如今怒气冲冲的LP解释“5年上市”的梦想破灭”。
想用新消费品牌从LP那拿钱,不好搞了。
第一章 所有产品都能用新消费品模式做一次?包括出海!
关于新消费品牌出海,我们接触的部分项目,大多只是看上这两年跨境电商资本市场的价值。
蹭上DTC出海风潮而包装的新消费品出海计划,大多只停留在嘴巴,或者脑海里的美好畅想。
更别说最近一年来,海外疫情躺平后,包括Shopify在内的DTC品牌浪潮突然有点下沉的节奏:
Shopify(SHOP.US)于7月27日美股盘前发布了2022年二季报。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收入13亿美元,同比增长16%,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13.3亿美元;报告期净亏损3845.3万美元,去年同期净利润2.85亿美元。
就在其发布2022年二季度财报的前一天,Shopify宣布,将裁员约1000人,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10%,主要原因为业务的增长不如预期的那样强劲,这是Shopify自创办以来的首次大规模裁员。消息公布后,Shopify的股价一度跌逾16%。
【原创申明】为了更好保护支持原创内容和对忠实读者负责,本网站跨境阿米SHOW(网站地址:www.amishow.com)及公众号跨境阿米SHOW(微信号:amishow321)刊载的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所有内容,除签署正式付费转载协议伙伴外,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修改或者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或本公众号的内容。本网站或本公众号部分引用资料只代表原作者意见,不代表本网站www.amishow.com或者本公众号『跨境阿米SHOW』任何立场,如发现本站文字存在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微信号:amishow01」「邮箱copyright@amishow.com」处理。
发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参与评论
{{ item.user_info.display_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