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心而论,大部分卖家也明白,此次政策的施行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尽可能避免因监管漏洞而造成的用户信息泄露,因而在根本上是一项长远性利好政策。只是,当涉及到自身短期利益时,少部分卖家一时之间难以转变自身固有思维。
开门见山地说,跨境电商行业,或者说整个互联网行业已经进入了全面合规时代,这不是某些国家或某几家互联网巨头企业的决定,而是全球互联网用户共同的心声。
事实上,互联网用户苦于个人信息不安全久矣。早在2019年,《华盛顿邮报》就报道过一台iPhone里竟有5400个应用追踪器无时无刻都在检测用户数据,向第三方输送包括电话号码、IP地址甚至具体位置等敏感个人信息的事件。
从监管角度来看,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明文法规及执行体系,因而我国互联网个人隐私保护并不非常让人满意。
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报告》数据显示:通过自主捕获和厂商交换发现新增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86.6万余个,排名前三的仍然是流氓行为类、资费消耗类和信息窃取类,占比分别为47.9%、20.0%和19.2%。
2021年11月1日,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至此,中国也开始在法律层面上严厉打击互联网上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
在用户信息、隐私保护立法方面,中国算是起步较晚的国家之一。相比之下,欧美地区对个人数据隐私的保护立法体系不仅更加成熟,而且处罚力度也相当大。
被称为“史上最严格数据保护法案”的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2018年5月才正式于欧盟实施,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内,欧盟各国的数据监管部门就凭借此“尚方宝剑”连番斩向违规企业。
比如说,2019年1月,法国监管部门以违反GDPR为由,向Google开出了价值5000万欧元的天价罚单,理由是其数据缺乏透明度、向用户公布的信息不足以及广告个性化方面用户的有效同意不足。
此次处于话题风暴中心的日本,也属于个人隐私保护意识觉醒得比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2003年5月,日本便发布了关于个人情报保护的法律。
在该部法律中,日本政府对个人情报处理业者(例如电商平台等)未经同意向第三方个人或机构提供用户数据的现象作出了严格限制,只有四种情况被豁免在外。
【原创申明】为了更好保护支持原创内容和对忠实读者负责,本网站跨境阿米SHOW(网站地址:www.amishow.com)及公众号跨境阿米SHOW(微信号:amishow321)刊载的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所有内容,除签署正式付费转载协议伙伴外,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修改或者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或本公众号的内容。本网站或本公众号部分引用资料只代表原作者意见,不代表本网站www.amishow.com或者本公众号『跨境阿米SHOW』任何立场,如发现本站文字存在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微信号:amishow01」「邮箱copyright@amishow.com」处理。
发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参与评论
{{ item.user_info.display_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