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做本土化(东南亚),中国卖家尤其是中小型卖家,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在头部大卖家、本地卖家加上平台倾斜支持本土卖家的三重夹击下活得轻松。”如此说法,这年轻的印尼本土家居零售品牌GM Bear陈清到底何方神圣?
身处日本大阪速贸天下的林雅志在朋友圈发PO问:
“最近为什么那么多人(卖家)要注册海外公司?需求量那么大?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三个为什么和三个问号很刺眼。
有人说是合规化,有人说是为了税务,有人说是为了刷单。
我默默地留下一句话
“不做本土化,等死,做本土化,找死。”
有人默默地跟帖说“反正都是死,总要选一条。”
Nico悄悄给我发了个问题“哥们,为什么不看好跨境电商本土化?”
我说:
“不是不看好跨境电商的本土化,我们一直倡导多渠道出海。我们不认同的是目前平台型多渠道出海卖家对本土化的理解。绝大部分的人,所谓的本土化,就像林雅志所讲的,开个壳公司而已。所谓的空壳本土公司来远程操控本土跨境电商,不是找死?多渠道出海,是要做循序渐进的本地本土化,而不是单纯买个本土账户或者注册个本土壳公司的本土化。大部分人,注册这些壳公司,都是为了避税多收三五斗。
已经掉坑坑的人和买卖这些空壳公司的人,不敢公开说,这种壳公司下的账号,就如畸形的婴儿,你再花心思精力培育它,夭折,就是它唯一的结局。
用个位数利润率的铺货卖家成本结构方式来嫁接如此的空壳本土公司,更是祸害连连。
除非,你从一开始,就是用实实在在的本地团队、本地仓储物流供应链结合的本土化公司。“
按印尼本土家居零售品牌第一的GM Bear联合创始人陈清的话
“不做本土化(东南亚),中国卖家尤其是中小型卖家,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在头部大卖家、本地卖家加上平台倾斜支持本土卖家的三重夹击下活得轻松。”
如此说法,这年轻的印尼本土家居零售品牌GM Bear陈清到底何方神圣?
以前有句老土话说“莫欺少年轻”。
这话放在我们今天的案例智库主角身上,尤其显著。
陈清,1985年出生,福建人。
腼腆不多言,一旦打开话匣子就源源不断。
【原创申明】为了更好保护支持原创内容和对忠实读者负责,本网站跨境阿米SHOW(网站地址:www.amishow.com)及公众号跨境阿米SHOW(微信号:amishow321)刊载的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所有内容,除签署正式付费转载协议伙伴外,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修改或者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或本公众号的内容。本网站或本公众号部分引用资料只代表原作者意见,不代表本网站www.amishow.com或者本公众号『跨境阿米SHOW』任何立场,如发现本站文字存在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微信号:amishow01」「邮箱copyright@amishow.com」处理。
发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参与评论
{{ item.user_info.display_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