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轨制”的本质就是多渠道融合,电商平台、独立站等寻求市场新增长点也正推动多渠道成为行业大趋势。多渠道出海的跨境卖家们,有什么办法可以从不同渠道中,把同样用户的不同数据进行汇总清洗归档使用,完成最让人头痛的用户数据管理和基于此的精细化营销,实现销售前、中、后的服务营销效率提升?
白弢认为,“双轨制”的本质其实就是“多渠道融合”,也是此前行业就有人验证过的市场新增量所在。
在上一章我们提到,所谓“双轨制”的出现,一方面是电商平台流量趋于饱和,另一方面则是苹果隐私新规之下独立站发展受到限制,市场流量价格升高、转化率却降低。电商平台、独立站、SaaS工具企业等第三方服务商都在找新的增长点。
例如,亚马逊推出了Buy with prime服务。Buy with prime是一种将 Prime 购物优惠(包括快速、免费送货、无缝结账体验和免费退货)扩展到商家自己的在线商店的新方式。即,亚马逊支持卖家既在亚马逊平台上售卖产品,也支持卖家通过Buy with prime服务,将买家引入其自建站,还可以使用亚马逊的物流仓储服务等。
这个操作,似乎是亚马逊的换思路布局:卖家都想搞自建站?那我就把卖家自建站里的用户也培养成使用我们服务的客户。而自建站的卖家们也在进入亚马逊获取平台的流量与利用较为完善的整套电商服务体系。
(来源:Amazon官网)
有意思的是,一开始Buy with prime疑似对标Shopify插件,引发Shopify一定程度的担忧。毕竟这两家一个号称全球电商帝国王者,一个号称帝国叛军。但是,亚马逊该服务支持卖家使用Shopify的支付工具,这下Shopify气消了一点,毕竟自己也还是可以和用户沾沾关系。也由此,亚马逊和独立站、亚马逊和SaaS建站有了点融合的意思。
但是,亚马逊为应用Buy with prime的卖家提供购物者订单信息商家可以使用这些数据提供客户服务并与购物者建立直接关系,还推出亚马逊平台的支付应用,Shopify在此服务中显然地位更弱了。
今年9月,Shopify正式对当初接入亚马逊的Buy with prime起了杀心:
Shopify警告想要安装并使用by with prime的商家,这项功能违反了Shopify服务条款,安装之后将会失去收破坏甄别欺诈订单功能的保护,并且还有遭遇客户数据泄露,向客户收费错误费用的可能。
Shopify对与亚马逊融合、合作态度的反复,是不是说明融合平台和SaaS建站融合的道路走不通?
白弢认为不是,亚马逊和Shopify关于by with prime的“相爱相杀”事件背后恰恰反映了市场上对于多渠道融合的意愿、趋势。尤其是行业巨头亚马逊都在寻求市场新的突破点,且这个突破点正瞄准了多渠道融合赛道。
要清楚,不同销售渠道的融合,必然是一方面对抗一方面融合。对于卖家而言,多渠道融合是想要发展的必然道路,也是此前早已有人验证过的可行方式。安克创新,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
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安克创新:“浅海”3C赛道的品牌化典范(2021年版)》报告中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安克的多渠道出海战略以及成果,例如:
在多渠道端拓展层面,从“线上运行”到“本地化全域整合”发展。
“安克创新从 2011 年进驻亚马逊美国站以来,迅速进入亚马逊全球多个站点扩张市场,截至 2019 年公司亚马逊站点已覆盖全球 12 个国家。除亚马逊平台外,公司还通过 eBay、日本乐天、天猫等海外知名平台和 Anker 官网进行 B2C 销售。同时,还针对不同市场类型,公司采取不同的线下渠道拓展策略。在欧美日等发达市场,主攻大型连锁渠道资源,通过与连锁商超、专业 3C 卖场及电信运营商合作,快速提升品牌出镜率。在中东、东亚、南美等新兴市场,因其连锁渠道覆盖率较低,公司采取区域性打法,通过与区域性贸易商合打通产品销路。”
(来源:《安克创新:“浅海”3C赛道的品牌化典范(2021年版)》)
在吸引流量上,采取的是通过多平台公域流量塑造一定品牌影响力,再利用品牌力加持的私域流量积累,站外引流反哺亚马逊平台业务的方式。
“在亚马逊平台流量成本提高的背景下,公司积极在 YouTube、Twitter、TikTok、Facebook 等站外媒体平台开展营销策略,通过软广、数字化内容等契合消费者品牌认知路径的方式进行站外引流。随着品牌知名度与产品口碑不断提升,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忠实用户群体。”
(来源:《安克创新:“浅海”3C赛道的品牌化典范(2021年版)》)
这不,多渠道模式甚至有点往全渠道模式跑的安克创新8月份再传捷报,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显示,2022H1公司营收58.87亿元,同比去年同期增长9.62%。从不同渠道收入来看,2022H1线上营收37.88亿元,同比增长8.15%,主要由抖音、ebay等多渠道拓展新用户,独立站同比增长30.03%;线下营收20.99亿元,同比增长12.39%。
(来源:安克创新《2022年半年度报告》)
在整个跨境电商行业并不仅仅只有安克创新在做多渠道融合。如,深圳市三台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在海外拓展了包括20多个国家和区域性的主要电子商务平台销售渠道;赛维时代已经通过 Amazon、Wish、 eBay、Walmart 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和 SHESHOW、Retro Stage 等垂直品类自营网站出海;华宝新能发展了在Google、亚马逊、日本乐天、日本雅虎、天猫、京东等搜索引擎或电商平台销售渠道。
可见,多渠道融合已然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
但是,多渠道融合为何能够成为市场新增长点?在《从流量到留量 阿里抖音快手all in“全域电商” 跨境电商咋学?》中我们介绍过,流量平台/电商平台/社交平台争夺市场流量的最终目的,就是完成用户从娱乐、购物、服务、支付、查询、社交等一体化的闭环,让用户不再跳出自己划定的区域,长期留在自己的盘子里。
放在卖家的角度中谈,也是一样的。无论是电商平台还是DTC卖家,无论是过往单一渠道的出海战略还是今天在全域电商大环境下的多渠道出海战略,甚至是目前有点发展苗头的全渠道出海战略,其本质都是根据市场变化从渠道获取流量、留住流量,达到培养一批忠实用户的目的。卖家们走多渠道融合道路的最基本目的就是从不同渠道获客。
上文曾提到,5年前一个足量客户的获得成本只需要几十块,但2021年以来没有几百块钱根本拿不下。而多渠道融合将帮助卖家从不同的渠道中实现较高性价比地获取流量。
但是,对多渠道卖家来说,流量是从包括平台、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渠道付费获取到的。相对而言,流量更多样、更复杂也更完整。要完成流量的留存,首先要对不同渠道来的流量进行清洗、去伪存真、交叉印证,进而生成具备相当属性标签的目标用户数据资产,再引导到相应的“自营流量池子”里养着。
白弢也谈到,目前市场上无论是平台卖家也好独立站卖家也罢,又或者是其他的卖家,他们争夺的用户有较大重叠——很可能用户是同一批,但在不同的消费场景中呈现出不同的消费行为。
也就是说,多渠道电商应用(平台/独立站等)用户信息是一致的,但在不同的应用中有不同的标签。例如,某个买家平时可能喜欢简单、休闲类的衣服,但是在运动的时候喜欢一些较为夸张类型。
如何管理不同渠道来源的用户数据,根据用户数据进行精细化营销,提升销售额,便成为多渠道卖家们的痛点所在。
白弢在与客户接触中发现,中国大量的出海卖家目前都处于入门阶段——中小微初创企业居多,一是没有足够的心思、资金或工具应用实力去做用户数据处理;二是对于多渠道出海战略下要求的精细化运营管理、认知不够,但市场对此有较大的需求。
那么多渠道出海的跨境卖家们,有什么办法可以从不同的销售渠道中,把同样用户的不同数据进行汇总清洗归档使用,实现销售前、中、后的服务营销效率提升?
跨境电商SaaS营销工具及时语,为卖家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来源:及时语)
及时语基于原先智能客服功能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将目光转向多渠道,推出用户数据管理功能,帮助卖家实现将来自多渠道的用户行为、轨迹等数据进行抓取、整合、打标签,按照不通过渠道的特点进行精细化的运营、营销。相对于以往不管是什么渠道,一下子发上百万条短信或邮件给买家的“糙汉”方式,及时语能更好地满足市场“精致猪猪女孩/男孩”(精细化营销)需求痛点。
总的来说,“双轨制”的本质就是多渠道融合,电商平台、独立站等寻求市场新增长点也正推动多渠道成为行业大趋势。多渠道融合下,卖家们最头痛的便是多渠道用户数据管理和基于此的精细化营销,但是跨境电商SaaS营销工具及时语可以帮助卖家有效解决这一痛点。此外,独立站作为多渠道融合中的一个渠道,“独立站不行了”的说法在多渠道融合成为发展趋势的当下显然滑稽。
【原创申明】为了更好保护支持原创内容和对忠实读者负责,本网站跨境阿米SHOW(网站地址:www.amishow.com)及公众号跨境阿米SHOW(微信号:amishow321)刊载的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所有内容,除签署正式付费转载协议伙伴外,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修改或者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或本公众号的内容。本网站或本公众号部分引用资料只代表原作者意见,不代表本网站www.amishow.com或者本公众号『跨境阿米SHOW』任何立场,如发现本站文字存在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微信号:amishow01」「邮箱copyright@amishow.com」处理。
发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参与评论
{{ item.user_info.display_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