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于优质内容尤其是近几年消费市场看重的IP热点,内容生产商拓展电商市场有着天然的优势但也有先天劣势。优势体现为优质的内容和极高的用户粘粘度构成了产品销售的两大核心基础;劣势则表现为一是商品种类受到较大的IP局限性,二是类似B站等社区文化气息较浓,电商拓展受到用户的抵触,三是目前一些内容生产商的电商模式更像是“为他人做嫁衣”,没能建立起自身的电商用户;四是供应端较为薄弱。
继《硅谷大厂裁员阴霾扩散,又是对电商前景的误判?》谈到的裁员情况之后,企业裁员行动仍在继续。2022年迄今,除了科技巨头、电商巨头,有“超级创作者”之称的影视媒体公司也裁员不断,如华纳兄弟、奈飞已经进行多次裁员,迪士尼、派拉蒙等近期正评估裁员人数与部门。
在《第三方数据时代终结?零售媒体网络号角吹响!卖家营销路何去何从?》中,我们提到了亚马逊、沃尔玛等零售商基于自身庞大的第一方用户数据与成熟的电商体系,如今在电商广告行业发展可谓如鱼得水。
但影视媒体公司的业务之一也是广告。凭借着原生的优质内容,影视媒体公司一方面靠原作品的播出或授权获益,另一方面则是紧抓广告这块肥肉。这么看,零售媒体广告的崛起岂不是在抢影视流媒体广告的饭碗?
可如果说,电商平台与广告有着天然的适配性,那么与广告、销售紧密联系的内容生产商似乎也跳不开电商的“包围圈”。2021年前后,国外的如奈飞、派拉蒙、迪士尼,国内的如B站、小红书、抖音、快手等内容生产商的电商计划纷纷浮出水面,或自己建立DTC渠道,或到亚马逊、淘宝等电商平台上售卖,即使在裁员不断的今年,这些影视媒体平台的电商布局脚步从未停下。
一时间,竟不知是零售商在抢内容生产商的广告饭碗还是内容生产商在抢零售商的电商饭碗。
(来源:bixabay)
而提到内容生产商与电商的交集,IP与IP衍生品是二者的交集点。国内IP的概念大约在2015年随着《花千骨》、《琅琊榜》等知名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而火爆。2019年著名IP《魔道祖师》改编剧《陈情令》播出,IP周边商品购买狂潮轰动,不仅有传统的剧照明信片,还有新兴的玩偶、人形立牌、服装等诸多衍生产品。此后的IP改编剧效仿不止且与时俱进,例如今年的《沉香如屑·沉香重华》IP引入了玩偶盲盒周边。另外,一些国内知名IP影视在海外(如泰国、越南)上映,周边产品在海外也引发消费热潮。
【原创申明】为了更好保护支持原创内容和对忠实读者负责,本网站跨境阿米SHOW(网站地址:www.amishow.com)及公众号跨境阿米SHOW(微信号:amishow321)刊载的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所有内容,除签署正式付费转载协议伙伴外,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修改或者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或本公众号的内容。本网站或本公众号部分引用资料只代表原作者意见,不代表本网站www.amishow.com或者本公众号『跨境阿米SHOW』任何立场,如发现本站文字存在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微信号:amishow01」「邮箱copyright@amishow.com」处理。
发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参与评论
{{ item.user_info.display_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