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TC品牌的打造其实是创始人深谋远虑长远布局与用户认同水到渠成的“双向奔赴”。DTC是因也好,是果也好,底层指引目标就是DTC品牌的打造,所有动作、布局都是围绕着DTC开展,可以是因,也可以是果。
诚然,做DTC,还是做最难的跨境电商多渠道出海DTC,没有大胆的浪漫冒险精神,很难开始也很难坚持。这需要创始人对梦想执着,有长远规划。但同时,务实精神和短期盈利存活,在如今经济大环境动荡下的跨境寒冬,地位更显举足轻重。
在阿米与四方、明隆开始吃饭前,三人兴致勃勃地讨论了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哲学话题——到底是先做产品还是先做用户运营?DTC是因还是果?
通常,行业中认为先做用户运营的观点原生于跨境电商铺货贸易型卖家,这一类卖家不太关注产品,而是疯狂地提升SKU数量,获取用户并做用户运营。而认为产品先行的一般是讲求以产品赢得用户芳心的产品型卖家。
问题是,前一种模式容易受到市场大环境的波动,正被行业唱衰。后一种模式相比之下能将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但成长周期较长,当下的存活难度大。例如,华南跨境电商四大天王中的某公司,近些年急着从铺货卖家转向产品型卖家,但由于转得太快很多软件硬件资金流没跟上,又恰逢亚马逊封号行动,陷入一定存活困局。
孰是孰非?孰好孰坏?饭桌上出现了“温和的‘对立’阵营”:
阿米认为这两种选择说不上好坏对错之分,用户与产品并非站在了彼此的对立面。但基于一定销量的用户运营基础结合轻度内容、站内外流量、社交媒体等,寻找一个平衡点,形成轻品牌溢价的做法对于卖家而言,与当前多渠道战略一样正成为行业发展大势所趋。
但四方与明隆选择了第二种——先做用户型产品,打造产品核心实力。四方表示自己对此有足够的底气:“其实用户筛选(产品)这个事情已经是在行业中被认证过的,我要做让用户尖叫的产品。”在四方的思维里,只有能让用户尖叫的产品,才能获取用户最高的信任度,之后用户运营也就自然更好、更简单。
【原创申明】为了更好保护支持原创内容和对忠实读者负责,本网站跨境阿米SHOW(网站地址:www.amishow.com)及公众号跨境阿米SHOW(微信号:amishow321)刊载的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所有内容,除签署正式付费转载协议伙伴外,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修改或者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或本公众号的内容。本网站或本公众号部分引用资料只代表原作者意见,不代表本网站www.amishow.com或者本公众号『跨境阿米SHOW』任何立场,如发现本站文字存在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微信号:amishow01」「邮箱copyright@amishow.com」处理。
发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参与评论
{{ item.user_info.display_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