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低端产业链及相关订单的外流到国内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增长,指向的是一个全球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经济产业带转移的“迁徙宿命”。而且追逐人力优势的产业的订单转移只是一方面,想要做好对外贸易,企业存量和增量的思考、运营、开拓是核心。
“我国正面临外贸订单下滑及制造业外迁的问题:一是加工贸易出口占比下降明显;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与加工环节外迁趋势明显……”在3月初到3月中旬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梁伟说道。
的确,中国部分产业链市场份额、外贸订单被越南、印尼等国家抢走是事实。据公开消息,苹果、三星、索尼等知名企业已经逐步将工厂搬到了印度、东南亚地区。另根据越南海关总署资料,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越南成为了美国试图用来替代中国对美出口地位的国家,2021年越南与美国的双边贸易额创下新纪录,达到 1115.6 亿美元,同比2020年增长近 210 亿美元。
可也有数据显示,我国中高端技术型以及高客单价出口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拿高新技术品类来说,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1至9月,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6951亿元,同比增长5.5%;The Global Economy和Trade Data Monitor 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中国高科技出口超越美国、德国成为全球第一,主导着全球高科技产品出口。
(来源:Trade Data Monitor)
其实,从低端产业链及相关订单的外流到国内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增长,指向的是一个全球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经济产业带转移的“迁徙宿命”,宿命的本质是企业土地资金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更低化的追逐。
从宏观视角看,全球性的第一次产业转移发生在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将低端产业向欧美国家转移;第二次在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产业结构升级,将低端产业转移到德国与日本;第三次迁徙,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低端产业链转向“亚洲四小龙”国家和地区;第四次迁徙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国际产业资本向中国大陆转移。如今,中国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低端产业带又正在东南亚国家、印度落地生根。
从微观角度看,美国本土的产业迁徙也曾经历将低端产业带从东部与五大湖地区迁向中西部相对不发到地区。而今天的中国经济发展也正在或必将经历这样向外、向内的产业转移过程。
结合整体经济形势以及国家政策,目前我国产业带变迁趋势大致体现为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及学习欧美等发达国家那一套迁向国外劳动力更低廉的国家,如人工成本约为中国50%的越南。
据了解,在中国大陆,有企业在看到了外贸低端产业链的转移,看到了外贸订单向东南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转移后,便也把工厂迁到了国外。可实际上,外迁成功并能够相对稳定发展的企业较少。在拍摄玻璃大王曹德旺公司的纪录片《美国工厂》中,其公司在美国俄亥俄州的工厂运营就鲜明地呈现了当地员工工作效率低下、产出产品质量差等诸多问题与压力。
相比追逐更低人力成本而远走他乡,权衡文化差异、成本费用等维度,对于大部分的外贸企业来说,向中西部地区迁徙是一个更好且很可能也是未来不得不做的选择:
在政策上,政府近些年一直出台政策助力低端产业链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例如,工信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要求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向中西部劳动力丰富、区位交通便利地区转移,促进技术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等创新要素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地区转移;工信部组织发布修订版《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8年本)》,对全国31个省市区产业转移情况进行详细说明,要求东部地区要率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承接国际高端产业转移,推动传统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原创申明】为了更好保护支持原创内容和对忠实读者负责,本网站跨境阿米SHOW(网站地址:www.amishow.com)及公众号跨境阿米SHOW(微信号:amishow321)刊载的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所有内容,除签署正式付费转载协议伙伴外,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修改或者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或本公众号的内容。本网站或本公众号部分引用资料只代表原作者意见,不代表本网站www.amishow.com或者本公众号『跨境阿米SHOW』任何立场,如发现本站文字存在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微信号:amishow01」「邮箱copyright@amishow.com」处理。
发表评论
请先登录后参与评论
{{ item.user_info.display_name }}